高一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科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女吸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诗句所述不能反映出的是: A.自耕农经济的封闭性 B.自耕农经济农民生活富足 C.自耕农经济的保守性 D.自耕农经济的稳定性 2.下列关于右图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继汉代犁耕发展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 B.出现在黄河流域,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 C.与旧犁相比具有省力、提速、耕作随心所欲的特点 D.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3.促使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因素是 A.私田的大量出现 B.各国的税制改革 C.商鞅变法 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4.自宋代以来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的重要经营方式,这一方式表明 A.政府对百姓的控制加强 B.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C. 农民完全脱离了政府的剥削 D.自然经济已经向商品经济转化 5.统治者经常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A.解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安抚农民,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统治 C.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 D.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定 6.从战国到东汉,我国经济发展最明显的特点是 A.多样性和不平衡性 B.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C.形成南稻北粟的格局 D.南方农业为主和北方畜牧业为主的格局 7.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所在是在: A.南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8.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 B.唐代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从征役制到募雇制,是官营手工业生产关系上的重大进步 D.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中孕育出雇佣劳动关系 9.假设一位唐代的商人到长安做生意,他的活动中不大可能出现下列哪种活动? A.在专门的“市”里卖瓷器 B.让手下从各地搜罗地方特产到长安贩卖 C.在居住区开绸缎店 D.其在长安的生意活动必须接受专门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 10.“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务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上述历史现象最早出现于 A西汉长安 B唐朝洛阳 C北宋开封 D南宋临安 11.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标志是 A.手工业水平超过前代 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C.手工业作坊增多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12.明清时期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主要有: ①重农抑商政策 ②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③长期形成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④官府对于百姓的剥削致使购买力下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 13.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明清时期的中国已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现象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 B.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C.苏州丝织业出现许多“小户”“听大户呼织”,并且“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14.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把农业视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加以重视是正确的 B.把农业与工商业对立起来,压制工商业,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C.这一政策对经济发展始终起积极作用 D.其结果必然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15.“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与雍正的这句话观点不一致的是 A.“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 16.小李同学在上网查资料时找到了一幅欧洲人绘制的早期世界地图,同学们在推测此图绘制的最早时间时产生了下列四种意见,你认为正确的应是 A.14世纪 B.15世纪 C.16世纪 D.17世纪 17.下列关于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的解释最完整的是 A.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展-追求黄金的美梦 B.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货币需求的增加 C.商业危机-东西通商要道的断绝-商品价格猛增 D.黄金梦-航海技术进步-资本主义萌芽 18.17世纪,“海上马车夫”荷兰人进行国际贸易的最有特色的手段是: A.海上运输 B.海盗劫掠 C.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D.海上战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