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鹤岗一中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A.没有在经济领域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
    B.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
    C.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了歧途
    D.缺乏丰富的从政经验、灵活的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
    24.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标志着( )
    A.提前完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 B.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
    C.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取得显著成效
    25. 中共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原因有是 ( )
    ①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②对国情认识不足 ③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 ④急于求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6. 今年9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前往安徽省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在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胡锦涛说:“我要明确告诉乡亲们,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考察凤阳县小岗村本身是对该地1978年自发改革尝试的肯定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
    C.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要以土地公有为前提
    D.现有土地承包关系永远不会变
    27. “松绑”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改革的代名词,反映了当时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是( )
    A.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赎买
    C.实行全面的私营化 D.对企业进行资本主义性质改造
    2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渐形成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正确的表述是
    A.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29. 20世纪80年代前后“四大件”的变化反映了我国( )
    ①现代化程度提高 ②人力从家务活动中解放出来
    ③居民生活时尚化 ④改革开放政策的巨大威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30. 1971年尼克松宣称:美国将不接受以美元兑换黄金,外国人可以任意处置美元,外国银行家可以任意决定美元价值。这表明( )
    A.美国和西欧盟友关系严重恶化 B.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动摇
    C.欧元出现导致美元地位下降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解体
    二.材料解析题(本部分共三道大题,共40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本题共10分)
    材料一 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 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材料二 明代徽州商人余丈义“……少贫困,操奇赢,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义屋以居之无庐者,义塾以教族之知学者。又市隙地数十亩为义冢,以安乡人之不克葬者,所费不啻万缗,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围水口,以利行人,年逾八十而行义不衰。”清代商人胡荣命“……贾五十余年,临财不苟取,遏善举辄捐货为之,名重吴城。晚罢归,人以重价赁其肆名,荣命不可,谓:‘彼果诚实,何藉吾名?欲藉吾名,彼先不诚,终必累吾名也”’。
    材料三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1)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商人的优良品质。(2分)
    (2)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根据材料三,指出其论证的依据。(2分)并结合材料及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6分)
    32.阅读下列材料:(本题共17分)
    材料一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材料二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