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B 解析:一届人大召开于1954年,这次会议的最大成果是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8.下列关于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 B.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使其受到破坏 C.《共同纲领》曾起代行宪法的作用 D.利于调动各阶级、阶层的参政议政热情 答案:D 解析: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而非“各阶级、阶层”。 9.最早对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出明确规定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最早作了明确规定,1954年宪法更加明确。 10.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1)请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完成下面的图示。 (2)以上制度最具鲜明的中国特色的是哪一个?简述其形成及发展过程。该制度建设有何意义? (3)我国有几个省级自治区?试列举(至少三个)。 参考答案:(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过程:1949年新政协召开标志着政治协商制度形成;1949—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前,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大职能;1956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后该制度遭到破坏,“文革”期间政协工作瘫痪;“文革”结束后该制度恢复,1982年中共又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3)5个。新疆、广西、宁夏、西藏、内蒙古(其中任意三个即可)。 解析:该题属于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依据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