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社会经济出现了“大萧条”,主要资本主义工业国采取了一系列增加就业的措施,其中美国有针对性地实行的主要措施是 A、大力举办公共工程 B、整顿农业生产 C、整顿财政金融 D、加紧殖民掠夺 18、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B、使美国避免了法西斯化 C、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 D、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19、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首先在美国出现,这时美国经济的主导产业是 A、现代金融业 B、资本主义农业 C、钢铁和机械制造业 D、信息技术产业 20、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21、右图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赫鲁晓夫陪同外宾参观时手持玉米,兴高采烈地向外宾介绍他的玉米种植计划的情景。这表明赫鲁晓夫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 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政治体制 22、二战以后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经济支柱包括 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②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③关贸总协定 ④欧洲联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 2007年8月15日,美国股市收盘时仍然保持了连日以来的下跌势头,次日,欧洲、亚太地区的股市都反映强烈,股指纷纷下挫,中国上海证券指数也比前日下跌了104.43点。这一现象最主要说明 A、美国是当今世界真正的经济霸主 B、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 C、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日益加强 D、世界各国的普通群众都热衷于股票投资 24、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之间的鸿沟。”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发展中国家面临日益严重的挑战 B、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C、发展中国家应该抵制全球化 D、经济全球化是由西方大国主导的 25、世界贸易组织以“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为目标。下列有关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错误的一项是 A、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 B、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并在平等条件下参与世界竞争 C、有利于中国大幅度提高关税,保护国内的一些产业 D、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 高一历史答卷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 50分)答题卡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 题号2122232425 答案 二、材料解析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4分,共30分) 评卷人得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 农、 工、 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 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 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 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二: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李人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盘货之弊、包揽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