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高一历史(下)期末质量检测 一、选择题(单元选择,每个2分,共60分) 1.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其主要内容是 A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B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 将地主的所有财产分配给农民 D 组织农民积极从事生产 2.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确立于 A.中共“二大” B.南昌起义 C.三湾改编 D.遵义会议 3.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形成于 A.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 B.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 c.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D.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 4.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B.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错误的路线 C.在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D.取消了李德博古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5.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作出这一决定的主要依据是 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B.国民党营垒出现分化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6.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7.右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据图中阴影部分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是 A.工农武装剖据的形成 B.七七事变前日本占领区域的变化 C.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D.三大战役后解放区的扩大 8. 1944年11月赫尔利出任美国驻华大使,这时美国驻华使馆在 A.南京 B.昆明 C.桂林 D.重庆 9.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的对日战略方针是 A.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B.发动群众,全面抗战 C. 依赖国际援助,持久抗战 D.持久消耗,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 10.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建设主要体现为 A 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B 实行“三三制”原则C 开展整风运动 D 实行减租减息 11.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是( ) A.遵义会议 B.整风运动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七大 12.“地道战”.“地雷战”.“鸡毛信”.“小兵张嘎”是哪个时期的象征: A. 北伐战争 B. 解放战争 C. 抗日战争 D. 十年内战 13.右图是台湾回归的重要场景,它表明被日本占领了50年的台湾回到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是在 A.1943年B.1945年C.1997年D.1999年 14.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C. 三大战役的胜利 D.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5.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16.建国初期三大运动是指 ①抗美援朝 ②土地改革 ③三反五反 ④镇压反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17.解放后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这主要表现在 A.全国物价得到稳定B.土地改革胜利完成 C.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D.全国财政经济由中央统一管理 18.右图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农业产量稳步增加 C、生活物资日益丰富 D、粮棉物资统一管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