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21. 继昌隆缫丝厂等近代民族企业与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的主要区别是 A. 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B. 对外国资金是否有依赖性 C. 工资高低是否由技术决定D. 使用机器生产还是使用手工劳动 22.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 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23.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现代化进程开始启动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24.电视剧《大染坊》叙述了20世纪初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发展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老板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唱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A. 主人公出身低微 B. 企业技术力量相对薄弱 C. 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D. 商场上的尔虞我诈 25. 某校高一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以“命运坎坷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为题。在他们得出的以下结论中,你认为与史实不符的是 A. 列强经济侵略既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既有阻碍作用,客观上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B.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C. 在1912-1919年期间,发展速度较快的民族工业有纺织业、面粉业、钢铁业 D.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 26.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列哪句诗来形容最恰当 A. 千呼万唤始出来B. 小荷才露尖尖角 C. 忽如一夜春风来D. 无可奈何花落去 27. 春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春联内容的演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下列春联中,反映建国后50年代后期社会状况的是 A. 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 B. 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 C.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28. 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 A.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D. “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29.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 A.农村的生产关系已出现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30.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说:“在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就曾经两次中断、倒退。第一次是1937年到1945年的抗日战争,中国现代化进程当时倒退了20年左右;第二次是……中国现代化在那个时候出现极其重大倒退。”第二次倒退是指 A.1950—1956年 B.1957—1965年 C.1966—1976年D.1978—2008年 31. “实现四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社会生产力……改变一切不相适应的管理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社会革命。”文中“革命”的含义 A. 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 B. 社会制度的变革 C. 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D. 实现生产力的飞跃 32. 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使用近30年的布票成为了历史文物。这说明我国 A.棉布生产供过于求 B.完全通过市场手段调配资源 C.全面迈向小康社会D.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