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长春市十一高中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长春市十一高中2009—2010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问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以下有关宗法关系的说明,哪一项最为恰当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时也以周天子为大宗,而不以鲁国国君为大宗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
    C.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
    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
    2.“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传,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3.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嚣任南海郡郡尉,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秦朝的规定,下列与任嚣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D.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4.顾炎武说:“封建(指分封制)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分封制是一种落后的政治制度
    B.郡县制是一种先进的政治制度
    C.顾炎武没有历史地看问题
    D.分封制带来诸侯的兼并,郡县制造成统治者专制腐朽
    5.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官制到察举制再到科举制”的过程。下列材料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
    ②“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③“龙生龙,凤生凤”
    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A. 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③④②① D.②④①③
    6.据《资治通鉴》卷192载,贞观元年唐太宗对王珪说:“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对以上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门下省的设立主要是为了减少决策的失误
    ②唐太宗注重利用集体智慧提高决策效果
    ③说明唐朝的统治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④说明唐朝统治者注意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机制来维护皇权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7.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元史》卷91)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行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容易产生割据局面。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依据材料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
    A.采用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B.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
    C.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D.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
    8. 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A. 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 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C. 这一做法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D. 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9.当《南京条约》签订时,清朝官员董宗远上奏反对。他说:“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矣,边境自此多事矣。”他反对签约的出发点是
    A.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B.维护满清民族权益
    C.维护国家民族独立 D.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10.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它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它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A.垄断贸易的要求B.商品输出的要求
    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D.资本输出的要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