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一中2009—2010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要用历史资料探究历史问题,首先要能够分辨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以下各项是与二里头文化遗址相关的内容,其中属于史料解释的是( ) ①二里头文化考古发现的农具有石铲、石镰、蚌铲等②主要农作物是粟、黍之类③从上述考古发掘情况看,当时的居民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④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量文化遗迹和遗物,为夏史探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A、①② B、③ C、③④ D、④ 2、唐太宗曾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这段话表明,唐太宗意欲( ) A、强化宰相权利削弱皇帝专权 B、完善中央机构提高决策效益 C、培植亲信势力制约宰相权重 D、改革科举制度选拔经世贤才 3、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和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都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甚至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从时代发展以及创立角度看,该发明的着眼点在于( ) A、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弘扬儒学正统,约束官吏言行 C、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 D、强化君主专制,培养忠臣顺民 4、某校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拟定了下列研究课题,其中存在明显史实错误的是( ) A、《浅谈秦朝与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 B、《试论两汉刺史对地方官吏的监察》 C、《三省六部制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D、《简析清代皇帝与丞相的制衡关系》 5、中英《南京条约》第三款规定:“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这一规定主要破坏了中国的哪项主权( ) A、司法主权 B、关贸主权 C、军事主权 D、领土主权 6、康有为在《与朱一新论学书》(即答复当时讲学于广雅书院的独尊宋学的朱一新诘难他新学的陈述)中说:“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以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予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康有为作此论断的主要意图是( ) A、阐明中西伦理的共通性 B、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C、强调儒家道德的重要性 D、说明启蒙思想的普世性 7、1894年6月,孙中山在给李鸿章的建议中说:“窃尝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孙中山的这些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当时的思想与主张,以下分析中比较恰当的是( ) A、孙中山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孙中山主张暴力革命实现国家强盛 C、孙中山通过改革建立共和政体 D、孙中山没有超越早期维新派的主张 8、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中说:“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革命实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这是诸多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里的“诸多历史因素”包括( ) ①民族工业的发展和无产阶级的壮大②民主共和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③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④国共合作的建立和国民革命的进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9、据统计:1931年欧美在华投资中,有42.8%集中于上海;1937年上海则集中了欧美在华投资的75.2%;上海还一度成了欧美在华投资的唯一中心。导致欧美投资集中于上海的主要原因是( ) A、红军战略转移完成,占领了广大农村地区 B、日本扩大对华侵略,挤压了列强投资空间 C、苏伊士运河开通,欧美与上海的距离缩短 D、列强在上海成立了“工部局”,投资力度加大 10、马克思指出:在古希腊,“周期性的殖民是社会制度的一个固定环节”,为了保存自己的文明,“惟一的出路就是强迫移民”,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地理环境与生产方式 B、民族传统与思想认识 C、原始遗风与城邦政治 D、生活方式与文化习俗 11、麦考莱在《英国史》一书中说:“威廉和玛丽被宣布为联合王国的国王和王后,标志着英国革命结束,在英国所有革命中,这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这里的“收效最好”主要体现在( ) A、恢复了国王与议会的合作传统 B、以和平方式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C、以和平手段巩固了国王的统治 D、终结了土地贵族大权独揽局面 12、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都要完成的客观历史使命是( ) A、粉碎外国武装干涉 B、防止封建势力反扑 C、实现经济自由和政治平等 D、与工人农民结成联盟 13、19世纪中期,欧洲和北美地区普遍发生了各种形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与改革运动,从而使得资本主义在欧美取得全面胜利。从根本上说,这种胜利主要得益于( ) A、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潮流 B、思想领域的自由化倾向 C、政治领域的民主化运动 D、外交领域的殖民化趋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