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材料二中,清政府以“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为由推行的经济政策,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唐文宗曾下诏:“南海蕃舶本以慕华而来,固在接以恩仁,使其感悦。……其岭南、福建及扬州蕃客,宜委节度观察使常加存问,除舶脚收市进奉外,任其往来流通,自为贸易,不得重加税率。” ——董浩《全唐文》卷七五《病后德音》 材料二: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三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窥伺我何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材料四: 1793年,英国为了建立与中国的通商关系,派马戛尔尼访华。乾隆帝十分高兴地接见了马戛尔尼,但是乾隆把他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双膝下跪之礼。马戛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有条件的答应。他的条件是:将来中国派使到伦敦去的时候,也必须向英王行跪拜礼,或是中国派员向他所带来的英王的画像行跪拜答礼。最终他以单膝下跪的形式朝见了乾隆帝。乾隆帝很不高兴,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至于英国所提出的通商要求,乾隆帝的回答是:“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从而拒绝了英国通商要求。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唐政府怎样的经济政策?(2分) 材料二中清政府颁发“迁海令”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 (2)概括材料三观点?(2分) (3)在1720—18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长率,远远高于整个欧洲地区,1820年更是高达32.9%,但是盛世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中国虽处在农耕经济的顶峰,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受到重重阻碍,发展十分缓慢,而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取得了工业文明的巨大飞跃,中西国力兴衰的易位大体成为定局。 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你认为出现这些危机的原因有哪些?(6分) 33.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材料二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材料三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为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奴隶制)是殖民地财富的唯一自然基础。 ——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四 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一片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到哪里去了呢?他们被捉去当奴隶,或者在捕捉者到来时逃走了。那些侥幸逃走的人们,不得不从生机盎然的农业区,迁居人迹罕至、野兽出没的深山老林,重过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艾周昌《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2)哥伦布是历史上的著名航海家,他航海活动的动机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6分) (3)概括材料三中殖民主义的罪行。 (3分) (4)结合材料三、四,你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实质有怎样的认识? (2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