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八中2009—2010学年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必修Ⅱ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满分60分。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 A.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D.商品经济的发达 2.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命最早出现在 A.西周晚期 B.春秋战国 C.秦朝 D.汉朝 3.《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 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开始于 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4.唐代制瓷业已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享有盛名的瓷窑很多,其中生产青瓷的是 A.越窑 B.邢窑 C.景德镇 D.大邑 5.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瓷和珐琅彩。这座墓葬的形成时间应不早于: A.魏晋 B.隋唐 C.宋代 D.清代 6.话剧《立秋》艺术再现了晋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精神。明清时期与晋商齐名的著名商帮是 A.徽商 B.闽商C.粤商 D.鲁商 7.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经历了“短暂的春天”。该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有 A.纺织业、面粉业等行业发展迅速 B.重工业的发展超过了轻工业 C.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D.内地工业发展超过了沿海地区 8.“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材料说明对他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A.地主阶级 B.外国资本 C.封建官府 D.官僚资本 9.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实业救国B.工商皆本C.重利轻义D.重商轻农 10.“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麻城和福建南安的田野上腾空而起。”这则报道可能发生在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期间 B.“大跃进”运动期间 C.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 D.杂交水稻推广后 1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A.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后 B.文化大革命结束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2.我国农业总产值1979-1984年增长455.40%,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运动 B.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3.过去上海有句谚语:“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种情形在浦东开发后得到彻底改观,浦东新区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浦东的崛起充分体现了我国的 A.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B.不结盟政策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改革开放政策 14.在中国近现代,有这样一种男式服饰,它有五粒纽扣,代表五权分离和五族共和,它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它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是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它被定名为 A.长袍马褂 B.西装 C.中山装 D.列宁装 15.2009年10月1日,建国60 周年庆典在北京天安门举行。世界各地的人们第一时间获知这一盛况的主要途径是: ①电影 ②电视 ③广播 ④互联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6.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欧洲主要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也转移到了 A.红海沿岸 B.地中海沿岸 C.太平洋沿岸 D.大西洋沿岸 17.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的开辟者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D.麦哲伦 18.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了第一次世界博览会,在会上不可能出现的展览品是 A.飞梭 B.火车模型 C.汽车模型 D.蒸汽机 19.电影《泰坦尼克号》描述的是英国的一艘豪华巨轮与冰山相撞而沉没的一次重大海难。当海难发生时,船上曾通过无线电发出求救信号。下列说法最确切的的是 A.它是18世纪以前的轮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