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①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②确立了美国在国际贸易体系的中心地位
    ③目的是促进世界各国实现贸易自由化 ④标志着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组织正式形成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3、小明同学计划今年暑假去法、德、意等欧洲国家游历,为了旅行方便,他去银行兑换的货币最好是:
    A.里拉  B.法郎  C.欧元  D.马克
    34、下列有关亚太经济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一个区域性的国际政治经济组织 B.其成员国来自亚洲沿太平洋地区的国家
    C.中国是最早加入该组织的国家之一 D.该组织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曾在上海举行
    35、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1992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1993年欧盟诞生,这些表明:
    A.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世界形势总趋势是走向缓和
    36、2008年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时,“防止贸易保护主义”、“全球合作”、“共克时艰”等常出现在政治家的重要讲话中。这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大背景是:
    A.世界格局多极化 B.经济全球化 C.区域经济一体化 D.两极格局
    37、有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的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②经济区域化阻碍了全球化的实现
    ③经济全球化加强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 ④发展中国家必须全面实现西方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38、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欧洲人对中国态度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 B.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加深
    39、下列有关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说明我国是世贸组织的创始国 B.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
    C.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 D.适应了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
    40、世界杯足球赛可谓全世界球迷的节日。1990年第十四届世界杯在意大利举办时,一个英国球迷去意大利为自己喜欢的球队助威。他可以:
    ①持欧盟护照进入意大利②在罗马街头观看比赛电视直播
    ③和苏联球迷交换纪念品④收听北约轰炸南联盟的新闻
    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0分)
    二、非选择题
    4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斯福在首次就职演说中说:“根据宪法赋予我的职责,我准备提出我们积重难返的国家在灾难深重的世界中必须采取的措施.对于这些措施,以及国会根据经验和智慧提出的其他措施.我将竭尽宪法赋予我的权力之所能,尽快将它付诸实施.”
    材料二 到二五计划完成时,苏联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1992年,戈尔巴乔夫在辞职演说中指出:“国家情况不妙.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它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后到他们的后面.”
    材料三 1978年,安徽凤阳县农民对当时的经营方式作了这样的评价: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据材料一,罗斯福说这句话的背景是什么 为此,罗斯福提出了哪些解决的措施? "实施"的效果如何?(
    (2)据材料二,你认为应如何评价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济体制
    (3)材料三中的"经营方式"是指什么 与以前的经营方式相比,有哪些优点?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够得出什么启示
    高一历史(理科)答案
    试卷A:1—5 ABBAB 6—10 DCDAB 11—15 BDDBB 16—20 BBBAC 21—25 CCDAA
    26—30 CBDDD 31—35 CACCB 36—40 BDCAA
    试卷B:1—5 BDCBA 6—10 DAABB 11—15 BDDBB 16—20 BBBAC 21—25 CCDAA
    26—30 CBDDD 31—35 CACCB 36—40 BDCAA
    41、(1)背景: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胡佛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无法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措施:整顿财政金融;恢复工农业生产;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7分)
    (2)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排斥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的重要性,阻碍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为了给工业化提供资金,牺牲广大农民的利益,造成了农业的长期停滞不前。(6分)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生产积极性。(4分)
    (4)经济体制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