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今天我们国家共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其中“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单位开始于A、西周的分封制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秦朝的郡县制D、元朝的行中书省制 26.藏文史籍《萨加世系史》载:“元帝辖十一省,西藏之地面虽不足一省,但因为它是八思巴的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委付与八思巴。”管理这一省的中央机构是 A、中书省 B、西藏行省 C、巡检司 D、宣政院 27.你认为下面的情况,哪项不可能是真实的 A、公元前202年某月某日,身在咸阳的苏某给家人写了一封信,用的是小篆 B、公元前228年某月,一官员称嬴政为大王,未受谴责 C、公元前218年,张某被任命为某郡郡尉,并享有皇帝赐给的一块封地 D、公元前219年,太仆王某奉命给秦始皇购买上等良马 28.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一组镜头: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 代是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9.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开始,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由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 C、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D、丞相权力日益被分割 30.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 A、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B、明清的君主专制 C、浅议焚书坑儒 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31.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D皇权不断加强 32.“今我朝罢丞相;设王府;六院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我朝”指的是 A 宋朝 B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C 33.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皇帝平均每天要处理 411 件政事,为减轻负担,明太祖A 废除丞相 B 设置内阁 C 设殿阁大学士 D 设军机处 34.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35.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C、这—做法使军政大权进—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36.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专题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 B、《简议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皇权与相权的相互制衡》 37.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监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38.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特征是 A、中央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 B、中央直接管理地方各县和村 C、主要地方官职可世代沿袭 D、地方拥有较独立的行政体系 39.下图反映的本质是 A 明代中央官制的变革 B 明代地方制度的变化 C 明代官制机构的简化D皇权的不断加 40.下面四幅关于中国历史上皇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者。 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