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2010-2011学年上学期第一次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 1.政论家认为,唐宋以来,丞相制度最好的时代是唐代。这主要是因为 ( ) A.任命一人当宰相,避免纷争 B.三省分权,相互牵制 C.宰相与枢密院分掌政军大权 D.尚书台掌管军国大事 2.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 )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西汉设置刺史 ③唐朝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使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 ①禅让制②分封制 ③宗法制 ④中央集权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2006年5月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回乡祭祖。中华民族这种认祖归宗、祭拜祖宗的文化习俗最早可追溯到 ( ) A.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5.下图是陕西省长安县普渡村出土的编钟,它是周朝贵族在举行祭祀、宴享等活动时使用的主要礼乐器。周朝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 ) A.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 B.作为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 C.作为惩罚违礼贵族的依据 D.作为统治阶级的娱乐享受 6.下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 ) 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 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7.人才的选拔与官吏的任命直接关系到政权的巩固,历史上选官和用官制度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下列选官和用官制度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①科举制 ②察举制 ③九品中正制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8.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这位在历史上 有“千古一帝”之称的秦始皇为有效“制六合”而采取的措施是 ( ) A.推行郡县制 B.统一文字 C.统一货币 D.统一度量衡 9.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 ( ) A.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 B.肯定了三公九卿制度 C.肯定了秦统一货币的制度 D.肯定了秦统一文字的政策 10.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的相同点是( ) A.都是中央集权制 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C.都是为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的 D.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 11.唐太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唐律疏议》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 ( ) ①尚书省 ②中书省 ③门下省 ④皇帝 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这一制度开始予隋朝 ②它是两汉以来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产物 ③它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 ④这一制度对隋唐以后很多朝代都有影响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其积极作用主要在于 ( )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削弱了专制皇权 C.通过分工与制约,提高了工作效率 D.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政治清明 14.为了改变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分割宰相的权力,以便于皇帝总揽大权,北宋设 ①参知政事 ②三司使 ③刺史 ④节度使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其政治作用是 ( ) A.保证京师的财政供应 B.使地方丧失割据的经济基础 C.为抵抗少数民族的进攻筹措军粮 D.防止人民反抗 16.观察下图,两汉时官员上朝可以坐着奏事,到宋朝时官员须站着奏事,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皇权不断加强 C.封建等级制度不断强化 D.古代礼仪不断发展完善 17.《元史•地理志》:“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 有难以里数限者矣。”为了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辖,元朝采取的措施是 ( ) A.推行郡县制 B.设置刺史 C.实行三省制 D.实行行省制度 18.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 A.奠定了后代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 B.扩大了元朝的政治版图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D.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融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