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中国希腊 选举制、世袭制、君王主权、个人独裁任期制、终身制、人民主权、集体领导 二、材料解析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 “夏商周断代工程”于1996年正式设定,成为中国“九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为了使工程规定的目标能顺利实现,国务院成立了由国家科委副主任邓楠为组长、七个部委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李铁映、宋健二人为工程特别顾问。聘任历史学家李学勤、碳-14专家仇士华、考古学家李伯谦、天文学家席泽宗为工程“首席科学家”,主持由21位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工作。——陈宁:《“夏商周断代工程”争议难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几类?(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8分) (3)史料一般分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从研究西周历史的角度看,材料一、二所引用的史料属于哪一类?(1分)材料三中“夏商周断代工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定,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以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二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自《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太宗和明太祖对丞相作用的看法有何不同?简要概括其主要做法。 (6分) (2)综合上述材料比较唐朝和明朝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异同。(6分) 下列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西欧某两大国的历史文献:(共15分)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方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请完成:(1)上述两段材料各出自什么政治文献?(2分) (2)两段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异同?原因是什么?(5分) (3)两段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的实质是什么?(2分) (4)两种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