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高级中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试卷总分100分,完卷时间90分钟 一.单元选择(60分,每小题1.5分,共40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 大家熟悉的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的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反映出中国古代经济实质是 A.封建自然经济 B.农业、手工业协调发展 C.耕地织布出售产品 D.重农抑商 2.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道《调笑令》描写的是 A.筒车B.耧车C.曲辕犁D.水排 3.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漕渠 D.白渠 4.右图为春秋时期铸造的牛尊,许多历史学家以它来证明春秋时期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在观察此器时,必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 A.牛尊的制作材料上 B.牛尊的腿上 C.牛尊的鼻子上 D.牛尊的背部 5.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古代瓷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唐三彩是我国制瓷技术成熟标志 B.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制作精美 C.江西景德镇产品质量闻名天下 D.清朝发明粉彩瓷器工艺 6.中国获得“丝国”的美称,始于 A.商朝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7.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用于 A.农具和酒器 B.礼器和兵器 C.礼器和农具 D.兵器和农具 8.据《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落前七刻,击征三百声,而众以散。”这则材料说明当时 A.市的地区范围有限定 B.市的买卖时间有限定 C.市的经营规模有限定 D.市的交易品种有限定 9. “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城市 A.唐朝前期长安城 B.北宋开封城 C.南宋临安城 D.元朝大都城 10.拍摄一部以徽商、晋商为题材的影视作品,最需要了解的历史时段是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1.丁一是汉高祖时期居住在长安的一位安分守己的老百姓,按照当时法律规定,他不能穿丝绸衣服、携带兵器、乘车骑马,他本人及其子弟都不能做官。据此推断他的身份应属于 A.商人 B.手工业者 C.农夫 D.士兵 12.“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技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日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B.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出现了自由雇佣劳动力 D.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 13. 1846年据时人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以上材料反映的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B.松太的棉纺织水平下降 C.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冲击下破产 D.中国手工棉纺织品价格下降 14.史书记载:1872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降缫丝厂,采用蒸气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A.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C.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