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半期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使“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的国王,他是( ) A.舜 B.尧 C.禹 D.启 2、周初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 A.封邦建国,防御狄夷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以诸侯国拱卫周王室,巩固周朝统治 3、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 ①周王室──周王室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4、“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这种观点( ) A.力主推行分封制 B.反对分封制 C.实行郡国并行制 D.推行世袭制 5、以下有关嬴政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立志效法古代明君 C.是君主集权的产物 D.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 6、秦统一后设置的中央三个最高官职中,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九卿 7、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根本性的保障措施是( ) 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 C.监察制度 D.统一货币 8、北宋政府将地方赋税大部分收归中央,这一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 A.遏制地方官吏贪污腐化 B.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C.确保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D.筹集用于议和的“岁币” 9、为了改变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分割宰相的权力,以便于皇帝总揽大权,北宋设( ) ①参知政事 ②三司使 ③通判 ④枢密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元朝设宣政院,管辖的地区是( ) A.澎湖和琉球 B.河北、山东 C.西藏 D.岭北 11、开创行省制度的朝代是( ) A.秦朝 B.隋朝 C.元朝 D.唐朝 12、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一直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得到解决是在( ) 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 13、宋太祖和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最相似的是( ) A.设立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控制 B.改变和分散地方机构及权力 C.废除原来的全国行政区划 D.改变选择官吏的方法 1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15、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 ) A.维护国家统一 B.发展社会经济 C.防御侵略 D.加强民族团结 16、下面关于“城邦”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城邦一般由城市和周边的农村构成 B.城邦是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 C.城邦的政治制度都实行民主制 D.城邦的突出特征是小国寡民 17、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辉煌成就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人们享有较高程度的自由 B.希腊城邦的民主制度 C.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 D.希腊人享有广阔的思想空间 18、雅典“公民”是指(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