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哀帝曾经说:“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下逮以治天下也。” 材料二 唐太宗曾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秦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明太祖曾说:“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 材料四 清高宗(乾隆帝)曾说:“昔程子云:天下之治乱系宰相,此止可就彼时朝政冗者而言。若经国家治乱志倚宰相,则为之君者,不几如木偶?且用宰相者,非人君其谁为乎?使为人君者,深居高处,以天下之治乱,付之宰相,大不可也。使为宰相者,居然以天下之治乱为已任,目无其君,此尤大不可也。” ——《十二朝东华录》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各朝统治者对宰相的态度有无本质的区别,并说明理由(3分) (2)统治者对宰相态度的变化,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3分) 3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其余陈平.王陵.陆贾……等,皆白徒(平民)……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西汉一代之制:凡为相者,就爵而言,必封侯……。宰相为百官之长,位高而权重。……西汉前半期“常以列侯为宰相”。——《中国宰相制度》 材料三 武帝元封年间,名臣文武欲尽。汉兴功臣受封者百余人……。子孙骄溢,忘其先……。至太初(武帝年号,公元前2世纪末)百年之间,见侯王,余皆坐法殒命亡国。……武帝以后宰相之材不能不取于列侯之外。——《中国宰相制度》 材料四 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名为外朝。……至昭宣之世,大将军权兼中外……。在内朝预闻政事。 ——《汉书•刘辅传》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言“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指的是什么?(2分) (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汉武帝选任宰相的渠道。(2分) (3)材料四叙述的是什么制度?(2分)材料三、四叙述的汉代中央官制的变化反映了什么实际问题?(2分) 高一历史月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36、(16分)、(1)材料一所述事件发生在:1937年(2分) (2)材料二说明的实质是: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南京大屠杀(2分) (3)途径:杀害中国人的现场发掘、幸存者的人证、当时外国人所拍的照片、当时日本媒体的报道、参与此事件的日本人的回忆材料、东京国际军事法庭的判决书等。(4分) (4)主要原因是: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民族的抗战(2分) (5)简述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强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民族的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6分) 38、(1)秦朝将相多为贵族,西汉则多为平民(2分) (2)汉武帝以后则多从列侯以外选拔(2分) (3)中、外朝制度(2分);外朝以丞相为首,权力下降,而皇权加强。(2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