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文献通考》记载:“中书取旨,门下复奏,尚书施行。”这段材料说明的办事程序应该是( ) A.中书省草拟政令-尚书省审批-门下省执行 B.尚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审批-中书省执行 C.门下省草拟政令-中书省审批-尚书省执行 D.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审批-尚书省执行 12.元朝设立行省制、明朝废除宰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等措施的共同作用是( ) A.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改革选官制度 C.加强思想统治 D.加强中央集权 13、唐史记载:“太宗在洛,登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与此相关联的古代选官制度是 ( )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4.右图为南京的“江南贡院”明远楼,门左右两边八个字 ( ) 为曾国藩所题,反映出贡院的主要作用在于 A.培养幕僚,壮大地方官员势力 B.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 集中到中央政府 C.对抗地方割据,维护国家统一 D.发扬中华文化,培养文人才子 “明经取士,为国求贤” 15. 余秋雨在其作品《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句话说明科举制度( )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16.下列关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汉朝——举孝廉 B.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 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D.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但不利于中央集权 17.复习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专题后,某班召开研讨会,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主题,其中史实或观点错误的是 ( ) A.趣谈西周时期的分封制 B.谈唐代三省六部制和皇权的加强 C.浅议元代的的行省制度 D.宰相制度的废除——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18.“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地理环境左右 19.对《十二铜表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这部法律文献是由梭伦颁布的 B.它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的所有人 C.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D.它促使雅典的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 20、法国拿破仑时期颁布的《民法典》是以罗马法为蓝本的。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法国的《人权宣言》等,都以罗马法学说为理论基础。这些史实最能说明罗马法 ( ) A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 B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