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有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浅议西周分封制》 B、《谈北宋“重文轻武”的特点与影响》 C、《元朝行省制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19、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几个宰相一起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 A、防止宰相权重专权 B、完善中央集权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扩大民主权利 20、汉初在地方上实行 A、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B、郡国并行 C、实行州郡县三级制 D、实行刺史制度 21、我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 A、废丞相 B、在中央设内阁 C、创设八旗制度 D、设军机处 22、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①建立皇权绝对权威 ②皇权控制中央机构③削弱地方权力 ④注重思想控制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3、我国内阁决策制度形成于 A、明太祖时 B、明成祖时 C、清顺治时 D、清康熙时 24、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A、皇权日益加强 B、皇权、相权矛盾日益加剧 C、皇权代替相权 D、皇权与相权协调 25.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特征是 A.改国王为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B.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 C.地方实行郡县制,防止割据 D.采用法家思想,实行严刑峻法 26.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13州,每州设刺史一名。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B.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 C.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 D.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与管理 27.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有效地管辖辽阔的疆域 B.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直接行政管理 C.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省”奠定了后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基础 28.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制度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完善 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9.人才的选拔与官吏的任命直接关系到政权的巩固,历史上选官和用官制度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下列选官和用官制度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科举制②察举制③九品中正制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30.观察下图,两汉时官员上朝可以坐着奏事,到宋朝时官员须站着奏事,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皇权不断加强 C.封建等级制度不断强化 D.古代礼仪不断发展完善 31.《元史•地理志》:“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 有难以里数限者矣。”为了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辖,元朝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郡县制 B.设置刺史 C.实行三省制 D.实行行省制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