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学习目标】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内容解析】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结构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逐步转型。作为社会转型重要组成的社会生活和习俗,在力度和深度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迁。 近代中国人物质生活的变化主要反映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反映在婚丧嫁娶和社交礼仪等方面。影响其变化的主要的因素:一是西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潜移默化。由于西方国家资本的注入,也把以工业文明、科学文化和生活方式为核心的近代文明移植到中国。通商口岸就是晚清社会近代化最早的发生地和近代文明的窗口。近代文明经通商口岸逐渐地向中国内地辐射。二是维新思潮、革命思潮的推动,如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号召剪辫易服,虽然被清政府称为“逆举”,严厉禁止,但终于成为无法阻止的历史趋向。 【学习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最早把西方生活方式移植到中国来的是( ) A.洋务派 B.留学生 C.传教士 D.租借里的西方人 2.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包括( ) ①宽阔的马路 ②地下水道 ③自来水供应 ④电灯照明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近代中国,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逐步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列强入侵 B.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C.租借地的出现 D.通商口岸的开辟 4.中国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最早出现于( ) A.内陆地区 B.沿海地区 C.通商口岸 D.长江沿岸 5.我国最早主张“断发易服”的是( ) A.洋务派 B.维新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无产阶级 6.下列移风易俗的社会现象带有民主色彩的是( ) ①断发易服 ②改革传统婚姻制度 ③废止缠足 ④“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的称呼 ⑤吃西餐成为一种时尚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7.近代中国,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化最为微弱的地区是( ) A.沿海城市 B.内陆城市 C.广大农村 D.通商口岸 8.1987年以后,政府发动“菜篮子工程”的目的是( ) A.促进农村蔬菜生产 B.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C.进一步提高饮食水平 D.促进城镇居民的消费 9.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人的着装特点是( ) ①色调单一,以灰蓝为主 ②款式单一 ③年轻男士以穿西装为时髦 ④年轻女士以穿旗袍为时尚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