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办 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及意义 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认可、支持对外开放这项基本国策 资料搜集 问题探究 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和“走出去”战略 “走出去”战略的提出 能在地图上找出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位置 问题探究 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浦东开发的目的及影响;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浦东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历史比较归纳、概括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识记 一. 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及意义 1.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区别 答案:(1)区域范围不同:前者限于内地,后者限于统一后的港澳台地区。 (2)政策范围不同:前者只是在经济上享有特殊政策,在别的方面与其他地区相同;后者除外交权和国防权外,按照基本法规定可以行使其他权力。 二. 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和“走出去”战略 三. 浦东开发的目的及影响;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理解 一. 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 “走出去”战略的提出 三. 浦东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运用 一. 认可、支持对外开放这项基本国策 二. 能在地图上找出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位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