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一历史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 2、近年来,围绕曹操墓真伪的争议持续不断。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尤其在用人上,有人说他“唯才是举”,有人说他不善用人。他死后,其子曹丕废汉称魏,历史上称曹魏。曹操生活的时期战乱频仍,国家主要的选官制度应该是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3.《书序》说:“武王既胜殷,邦诸侯,班宗彝,作《分器》。”这里所说的“诸侯”①臣服于商王朝 ②相对于材料中的武王是小宗 ③可以拥有军队,可以自己任命官员 ④ 普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其中最能体现列强‘以华制华’策略的条约应该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近年来,日本的右翼势力逐渐抬头,公开否认曾制造南京大屠杀。假如中日两国对簿公堂,身为中方的律师,下列资料中,你会选择哪些作为第一手资料提供给国际法庭: ①南京大屠杀时外国记者拍下的照片 ②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的回忆录 ③万人坑遗址 ④陆川导演的电影《南京,南京》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6.太平天国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建立了圣库。据此分析它对商业的态度是 A.重农抑商 B。平买平卖 C。反对投机倒把 D。取消商品贸易 7.《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辛亥革命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关于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将这棵大树砍断”指推翻了中国封建制度 B.“树墩还在”指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C.袁世凯称帝是“萌发”的重要表现 D.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文明的发展 8.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主要反映了 A.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 B.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C.中国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 D.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 9.某中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放映了一部电影,其中有这样一组镜头:一队士兵冲进一座很大的建筑物,建筑物上写着“总统府”三个大字,士兵爬到建筑物上扯下原来的旗帜,旗帜飘落地上。镜头转到一房间,房间里办公桌上日历的日期是4月23日。据此判断日历上的年份应该是 A.民国三十五年 B.民国三十七年 C.民国三十八年 D.民国四十年 10.下列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A.中国人民基本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结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D.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 11.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12.1949年,这串“东海捧出的珍珠”再次与“母亲”分离。为了让她早日“回来”,邓小平提出 A.“九二共识” B.“九条方针” C.“一国两制”构想 D.八项主张 13、2010年,为庆祝中国与印度建交60周年,中国在印度举办“中国节”,印度在中国举办“印度节”。下列事件与中印关系直接相关的是 A.日内瓦国际会议 B.万隆会议 C.“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4.中国有句俗话“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联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 B.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D.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15.苏格拉底案: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下列的候选名单中,准有资格入选陪审团? A.10岁雅典男童 B.雅典贵妇 C.40岁雅典男性公民 D.来自波斯的商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