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达标】 1. 解析:关键句“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皇帝制度,皇帝地位独尊、权力至高无上和皇位世袭。而材料只体现了皇帝制度中的皇帝地位独尊,并未皇位世袭、君权神授、家天下。故选B。 答案:B 2. 解析:设郡是在秦朝,秦简的记载属于实物史料,其它几项带有作者主观意识。 答案:C 3. 解析:秦朝郡县制下,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郡守需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而非皇帝,因此B项错误。 答案:B 4.解析: 材料体现秦初认识到分封制弊端,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没有体现科举制,科举考试确立于隋唐时期,排除④,故选A。 答案:A 5.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建立后,围绕实行分封制和郡县制的矛盾和斗争命题。第(1)问要求从材料中提取两人的观点;第(2)问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争论结果;第(3)问谈对两人观点的认识,要求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答案:(1)丞相绾:主张实行分封制,建立诸侯国。(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廷尉李斯:反对实行分封制,主张实行郡县制。(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观点,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评分说明:可以辨证地分析二人的观点,也可以从某一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他对,要有史实说明他为什么对,体现史论结合,反之亦然。如果学生能够答出二人都是为了巩固秦朝的封建统治, 例如:丞相绾主张实行分封制,在当时有一定的道理。从历史上看,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边远地区的开发,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更何况,在秦以后的西汉初期也曾经分封同姓诸侯,说明这种制度在秦汉时期仍有一定的合理性。 李斯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他看到了西周后期分封制的弊端;他提倡的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控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而且被后世广泛采用。(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考题回放】 1. 解析: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在之后的皇位继承上表现尤为明显。 答案:A 2. 解析:本题引用古代著作评论性材料考查郡县制的评价,旨在考查考生的解读文字材料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清楚材料中的“封建”实指西周“分封制”。分封制下,诸侯到卿、士,其权力、地位和财产一切世袭,一般平民被排除在政治权利之外。秦始皇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有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官吏任免的标准是才干政绩。故地方政治权利向一般平民开放,此即材料中所谓“公天下”。 答案:D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