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安博教育沭阳银河学校第一学期考试历史试卷(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3分)
    (2)根据下列表格的提示,写出其中字母代表的历史含义。(5分)
    大事件主要领导人革命的性质主要历史意义
    A洪秀全反封建反侵略农民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者
    辛亥革命孙中山BC
    南昌起义周恩来、贺龙等新民主主义革命D
    A:
    B:
    C:
    D:
    (3)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是怎样创造性地将中国革命引上胜利的道路的?(2分)
    (4)你从上述材料和民主革命的大事件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29.(15分)解读和运用材料解决问题,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他(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参赞乔治•凯南)早在1946年初就写道:“想和俄国人共同统治德国,只能是痴心妄想。同样痴心妄想的,是认为俄国人会和我们一起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礼貌地撤出,然后在这个真空中产生一个健康又和平,稳定又友善的德国出来。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在我们的德国部分建立一种独立的形式,让它具备足够的满足,足够的安全和足够的优势,不受制于来自东方的威胁……宁肯要一个分裂的德国,至少让其西部成为对付极权主义势力的缓冲器,也不要一个势力范围直达北海的统一的德国。”
    材料二 苏联对美国的评价是,美国企图把德国和欧洲拉进资本主义阵营,成为它的卫星国。在反对希特勒德国的战争中形成的“不自然的联盟”业已烟消云散,东西方的冲突从此开始。……作为对立物,斯大林创立了“两大阵营理论”:一方面是自由的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朝着一个公平社会的和平发展和它的壮大,旨在制止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1)阅读引自《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的材料,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一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的具体影响。根据材料二说明苏联采取与美国对峙政策的主要原因。你认为哪一则材料的可信度更高?说明你的理由。(4分)
    图一:历届联大在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中支持中国的票数变化示意图
    图二:现代中国的外交政策
    (2)阅读图表材料,图一反映的历史现象产生了哪些重大后果?归纳图二反映的主要历史现象。结合图一、图二,说明这两类图表材料在历史学习中的共同作用。(3分)
    (3)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分别简述图三和图四反映的主要历史现象。作为历史材料,图三类型的材料与图四在历史研究中有哪些不同?(4分)
    图三:柏林墙遗址图四:国际格局变化结构图
    (4)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二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主要线索,并指出其中最具客观性的三种材料类型。(4分)
    答案
    一、选择题
    1.B 2. D 3.C 4.B 5.A 6.D 7.B 8.A 9.C 10.B 11.B 12.A 13.C 14. C 15.D 16. A 17.A 18.B 19.D 20.C 21.B 22.A 23.D 24.D 25.C
    二、非选择题
    26.(1)表现: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县制度等。(3分)具体指:分封制。(1分)
    (2)理解:这一观点指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制度一直持续到1912年;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分)
    (3)调整:设置军机处。(1分)影响:使中国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社会稳定。(3分)但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1分)导致地方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受到压抑,政治日益僵化;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束缚了社会生产力;为君主专制而推行的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摧残了文化。(任意1点1分)
    27.(1)作用:为反方提供论据和启示。(2分)反方论据:俄国社会状况、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苏联解体等。(任意2点2分)
    (2)材料:十月革命前俄国社会状况、苏联建设的成就、斯大林模式的积极作用、苏联解体的原因等方面。(任意3方面3分)
    (3)任务:明确观点;搜集材料,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驳倒对方观点;进行辩论总结。(每点1分共4分)
    28.(1)主题:外争独立,内争民主(或独立与民主、反帝反封建)。(2分)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或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封建专制的统治)。(1分)
    (2)A:太平天国运动;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A、B、D各1分,C 2分)
    (3)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2分)
    (4)中国人民为了争取独立和民主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1分)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1分)
    29.(1)影响:推行冷战政策。(1分)原因:制止美国的侵略政策。(1分)材料一的可信度更高,因为它是第一手材料。(2分)
    (2)后果: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冲击了两极格局。(1分)现象: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活动。(1分)作用:具有形象性和客观性(类似表述均可)。(1分)
    (3)图三:德国统一,两极格局逐渐解体。(1分)图四:当今国际格局的基本特征是多极化趋势加强,美国、日本、欧盟、俄罗斯和中国成为当今主要国际力量。(1分)不同:图三属于实物型材料,历史信息更丰富,且更具形象性和客观性。图四是经过后人整理的材料,属于文字类型的图示材料。(2分)
    (4)线索:两极格局的建立到解体;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到加强。(2分)类型:遗址、原始照片或影视材料、原始材料等。(2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