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非选择题 36、 图一 图二 1)图一反映的牛耕方式叫什么?牛耕技术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2分) 2)图二所示工具的名称是什么?有何用途?是何时谁发明的?(4分) 37、材料一 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的变化 时期耕地面积人口 明初8.5亿亩6600余万 清前期10亿亩4.1亿 材料二 (清前期)苏州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摘自《永禁机匠叫歇碑》 材料三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清王朝),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珠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4分) (2)材料三中的“安于现状”和“人为地隔绝于世”反映了当时清政府怎样的经济政 (4分) (3)依据上述材料,指出经济发展对中西方关系的影响。(2分) 38、材料一:民国初年历年新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不包括矿山,单位:家)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1)据材料一,分析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并简要分析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并列举著名的企业(不少于2个)。(4分) (3)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历史命运中,我们可以得出阻碍民族工业因素有那些?(4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70分) 123456789101112 AADDDCACDBDB 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DDBCCBBABDCC 2526272829303132333435 BCBDDBDCCAD 二、非选择题(30分) 36.(1)耦犁。春秋战国。(2分) (2)水排;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的借用水利为动力鼓风冶铁的工具。(4分) 37. (1)特点: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存在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2)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海禁闭关(闭关锁国)政策。 (3)影响:中国经济落后于西方,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38.(1)状况: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一战后民族工业开始逐渐的衰弱。 原因:①辛亥革命推翻二千多年的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②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③人民群众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爱国运动④ 一战期间,各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民族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著名的企业有: 大生纱厂、保兴面粉厂、启新洋灰公司、保晋矿务公司。 (3)外国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自身技术资金等因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