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3分)分析士绅反对荣氏兄弟创办保兴面粉厂的主要原因?(2分) 材料二 保兴面粉厂在创办之初“……每包面粉总成本约1元2角。市面上洋粉每袋售价2元,从理论上说粉厂是有利可图的。然而,保兴用的是石磨,出不了一号粉,国产二号粉每包才售1元4角……平均每包只能赚1—2角,并无大利。而更要命的是,种种传言加上人们的保守思想作怪,由著名的拱北楼面馆率先表示:‘机器面粉不如土粉,不可用。’各家点心店闻声附和,保兴粉销路不畅,开工不足一月,已积粉数千包。只有麸皮倒还走俏,每担9角,农民在厂门口等着要。麸皮不是人吃的,不怕中毒。……打不开销路,保兴粉只得在干面行搀入土粉内出售,价格比土粉还贱。年终结账,虽未亏空,也无盈利,扯平。保兴苦苦经营了一年,只得暂时停机。” ——杨旭《荣氏兄弟》 (2)据材料二指出保兴面粉厂在创办之初,惨淡经营的原因。(4分) 材料三:“为了打开销路,荣德生一面派人到本地各面馆、面店、点心店进行推销,实行先试用后付款的办法,并采取各种优惠条件来吸引消费者。另方面,他聘请王尧臣、王禹卿推销产品。王氏兄弟对北方的客帮极为稔熟,与营口、烟台、天津各帮坐庄也有交谊。经过王氏兄弟的努力,保兴面粉厂在北方打开了销路。这时,保兴厂更名为茂新厂。……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面粉在东北三省极为畅销,面粉价格也随之上涨。为抓住时机,扩大生产,荣氏兄弟向英国购买钢磨,改进生产设备,扩大了工厂的生产能力。茂新厂的面粉产量增至每天800包。同时,他们注意提高面粉质量,不收潮麦、坏麦,凡购进的小麦都要经过人工挑拣,而且包装美观”。—— 白寿彝《中国通史》 (3)根据材料三,归纳保兴面粉厂经营状况好转的原因(4分) 材料四:“1927年,……荣宗敬因抵制蒋介石政府强令摊派购买的‘二五库券’而遭到通缉。在国民党的压力下,荣宗敬被迫屈服,购下了摊派的‘库券’。但是,这时茂新、福新、申新总公司,由于国内捐税的繁重,以及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负债累累。到1934年,总公司资产总额为6800万元,负债却超过6300万元,致使大部分厂子被抵押了出去。”—— 白寿彝《中国通史》 (4)据材料四指出影响荣氏企业发展的原因。(3分) 材料五:1954年,荣毅仁率先向上海市政府提出将他的产业全部实行公私合营,这一举动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而来。 —《百度百科——荣氏家族》 (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说荣氏家族企业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材料六:1979年的中国百废待兴。邓小平找到荣毅仁,探讨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一些问题......不久,他按国际惯例建立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荣毅仁、荣智健父子,一南一北,纵横商海,叱咤风云,财富神话再次震撼世人。荣氏家族在中国、在世界各地正续写着新的辉煌和传奇。 ——《荣氏家族百年神话》 (6)结合材料六和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荣氏企业在国内外再度辉煌的主要原因。(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20分)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60个春秋弹指一挥间,中国经历了沧海桑田。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 (1953—1957):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 “二五” (1958—1962):大跃进 大倒退 “六五” (1981一1985):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 (1986一1990):改革闯关 治理整顿 “八五” (1991—1995):小平南巡 改革潮涌 “九五” (1996—2000):’宏观调控 经济软着陆 “十五” (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 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 ——引自中国青年报2006年3月20日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2分)“一五”计划的实施有何重大影响?(2分) (2)“二五”计划期间,“大跃进”为什么最终导致了“大倒退”? (2分) (3)“六五”计划期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采取的主要形式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分别是什么?此后我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6分) (4)“八五”计划期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主要解决了什么重大转变?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历史意义如何?(4分) (5)“九五”期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2分) (6)从上述材料中,你认为制定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分) 米易中学高2013级2010—2011春季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32、(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4分)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分) (2)“大跃进”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2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