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麻城和福建南安 田野上腾空而起。”这则报道可能发生在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期间。( ) 三、材料分析题(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观察下列图片 材料二: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计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 材料五: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岳麓版必修2》 (1)结合材料一说明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中,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什么?(2分) (2)材料二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关系的?(1分)形成了什么样的经济政策?(1分)该政策有何影响?(4分) (3)材料三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关系的?(2分) (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1分)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1分) (5)根据材料五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2分)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37、阅读下列图表和材料(14分) 材料一:继昌隆缫丝厂的蒸汽锅炉机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3分)它与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民族企业发展过程有什么特点?(1分) (3)根据材料三,说说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而到20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6分) (4)张謇企业的命运给我们哪些启示?(2分) 2010—2011学年度高一下学期调研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1—5 CABAB 6—10 CBCDA 11—15 AADBD 16—20 CDCDC 21—25 DBCCB 26—30 CBDCB 31—35 BBABB 36、(1)铁犁牛耕(2分) (2)认为农业和商业是矛盾的,农业为本,商业为末(1分)重农抑商政策(1分)“重农抑商”政策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但这一政策的实施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这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4分) (3)认为工商皆本。(2分) (4)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1分) 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或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1分) (5)现象:出现了具有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两项写一项即可) (2分);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 37、(1)列强经济侵略分解自然经济、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诱导;(3分每点1分)不同:古代主要为手工劳动,民族企业是机器生产。(2分) (2)发展缓慢、曲折(1分) (3)一战期间迅速发展的原因:①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条件;②一战期间,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此伏彼起,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③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每点1分) 20年代中期衰落的原因:①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②张謇企业衰落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的结果。(2分,任意一点2分) (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步履艰难。(1分)要实现中国的近代化必须首先取得民族独立。(1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