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40年,文人汪仲洋认为:西方人长腿不能弯曲,不能奔跑和跳跃,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林则徐也认为:洋人喜吃牛羊肉,若无从我国进口的大黄、茶叶以辅食,将会消化不良而死。这些荒谬的认识是缘于清朝的( ) A. 闭关锁国 B. 文字狱 C. 重农轻商 D. 政治腐败 12、据史料记载:乾隆年间,徽人在苏州镇抚司衙门之前兴建徽郡会馆,后又在阊门外上塘街建新安会馆。同治年间,在南显子巷再建安徽会馆。苏州府属各城镇还有一些徽人的会馆。据此可知( ) A.清朝时期徽商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商帮 B.徽商的形成是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结果 C.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商品经济非常发达 D.太平天国运动使徽商为躲避战乱大量移居苏州 13、与明代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相比,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有( )①手工工场→工厂制 ②手工生产→机器生产 ③政府压制→历届政府一贯支持 ④国内市场→世界市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郑观应主张:“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在郑观应看来,上海首办“赛会”(世博会)的有利条件是( ) A、思想文化开放,是改良思想的实践地 B、商贸较为发达,日益成为国际大都市 C、物产丰富多样,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 D、生活水准较高,有比较大的观众群体 15、 鸦片战争以后“洋棉每百斤需洋三十三元,印度棉也在三十元内外,而华棉每百斤需十二、三元,多至十七八元而止。故近年洋船回国,多购中国棉花,压载出口。”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中国棉花价廉物美,畅销海内外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步取得优势 C.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高 D.中国沦为欧美工业国的原料产地 16、“‘公永和’……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出品需运往国外市场。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由材料可知,造成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于“公永和”( ) 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 B.规模较小且设备陈旧不堪 C.过分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D.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 17、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春天。其之所以“短暂”的内在因素包括( ) ①工业结构不合理 ②封建君主专制的压制 ③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 ④列强卷土重来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①③ 18、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 军阀割据混战 19、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在日本人的保护下;上海均昌盛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上悬挂着英国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民族资产阶级先天软弱和不足 B、中外企业合资生产开始形成 C、民族资产阶级得到外国支持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清政府谕令“多设织布、纺织等局,广为制造”,表明清政府已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一政策的调整发生在( ) 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战争之后 D、辛亥革命之后 21、1879年,旅日华侨卫省轩开办了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主义火柴厂——巧明火柴厂。下图为该厂生产的一枚火花(火柴盒)。据此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 ①该枚火花最早应发行于20世纪前期 ②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兴起于东南沿海 ③建厂时新式交通工具在我国已广泛使用 ④早期民族资本家有实业强国的愿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江南圣地,钟灵神秀,人杰地灵,在历史上曾人才辈出,下列三位在我国近代史上都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他们的共同之处有( ) 张謇 荣宗敬 荣德生 ①他们积极创办近代民族企业 ②他们的企业以重工业为主 ③他们的企业在一战期间得到迅速发展 ④他们推动了近代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3、根据蔡增基《十年来的中国航运》记载:“自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至今,不过十年,此十年间,民营公司之组织,约计二十五家,……已远胜以前数十年矣。”当时航运业民营公司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