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阅读下列材料(17分) 材料一,观察右图: 材料二:“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雍正 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 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中,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什么?(2分) (2)材料二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工商业关系的?(2分)这体现了古代统治者的哪项经济政策?(2分)该政策的推行有何影响?(5分) (3)材料三是如何看待工商业的?(2分) (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中的什么经营方式?(2分) 中国古代农民辛勤耕作却往往朝不保夕,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 年份茶(万磅)丝(包) 鸦片战争前年平均50005000 1845年801913220 1851年991923040 1863年1186983264 材料三 1863年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 材料四 1899年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哪些历史现象?(2分)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出现的原因。(2分) (2)指出材料三中洪盛机器碾米厂的性质和创办的背景。(5分) (3)说明材料四中大生纱厂创办的背景。(6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这类型企业在中国近代史中,其发展可能受哪些因素的阻碍?(3分) 28.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我国粮食生产情况 年份粮食产量人口数人均粮食产量 1950年13213万吨55196万239公斤 1952年16392万吨57482万285公斤 1960年14350万吨66207万216公斤 1964年18750万吨70499万265公斤 1977年28273万吨94974万298公斤 1984年40731万吨104357万390公斤 材料二: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唱到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划了一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材料三:2001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在上海成立;7月13日,北京赢得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10月17日,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上海召开;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请回答: (1)1952年同1950年相比,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1964年与1960年相比,粮食产量又有较大提高的主原因是什么?(2分)1984年与1977年相比,粮食产量有极大提高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哪项基本国策的体现?(2分)“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什么?(2分)结合材料二、三谈谈你的认识。(2分) (3)在大众传播媒介发展迅速的年代里,2001年的人们要想了解材料三中所列举的大事,可以通过哪几种途径?(任举三种)(3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