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市中学2011年春季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第Ⅰ卷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黄梅戏《天仙配》七仙女的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反映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哪些特征?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生产目的是为满足自家基本需要和交纳赋税 ④具有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对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当时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 A .火耕 B.刀耕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 3、下列关于中国冶铁业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有①世界最早的铁器出现在中国②中国书籍的的人工治炼铁器出现在春秋晚期③汉代开始用煤做治铁燃料④东汉杜诗发明水排,以水力为动力鼓风治铁。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 4、据(苏州府风俗考》记载,明朝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房工作减,比辈衣食无所矣。”材料中反映出苏州的情况有 ①工匠的技术水平 ②出现劳务市场 ③存在失业现象 ④实行计时工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电视剧《乔家大院》讲述了清代晋商乔致庸的传奇经历。晋商的发展表明: A.政府鼓励贸易促进了商业发展 B.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C.资本主义萌芽有了进一步发展 D.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 6、唐代长安城设立市坊制度,宋代东京城打破市坊界限,这种变化主要有利于 A.市民的生活 B.文化的交流 C.家对人民的统治 D.商业的发展 7、明清时期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A.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实行海禁政策 C.对商品征收重税 D.商品经济活跃 8、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和“海禁”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封建统治 B.限制工商业发展 C.保护农耕经济 D.防范“外夷”入侵 9、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 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B.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C.西方侵略者控制中国海关 D.农产品的商品化 10、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A.是中国社会自然发展的结果 B.与西方国家入侵无关 C.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D.摧残了资本主义萌芽 11、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的保护之下;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 A.中外合资生产开始形成 B.民族资产阶级得到了外国的大力支持 C.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D.民族资本主义生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2、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的发展陷入困境的原因包括 ①美国商品的涌入 ②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③官僚资本的压迫 ④繁重的捐税负担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1864年包世臣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棉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弱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B.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破产 C.松太地区棉纺织水平下降 D.中国手工棉纺织品价格下跌 14、“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这表明他受到的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A.官僚资本主义 B.外国资本家 C.清政府 D.地主阶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