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此材料说明他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A、官僚资本 B、外国资本 C、封建官府 D、地主阶级 13、1953年,中共提出的总路线包括要进行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规定这两大任务: A. 先改造后工业化 B.同时进行 C.同时完成 D.先工业化后改造 14、下列两幅反映同一历史时期社会现象的图片,其共同主题是 陕西省关中产棉区妇女互助组在摘棉花 庆祝公私合营 A.联产承包激发生产积极性 B.人民庆祝新中国成立 C.三大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 D.城乡居民掀起“大跃进 15、以下图片中的顺口溜“中国好比巨龙,英国好比臭虫,巨龙一日千里,臭虫爬也爬不动”:以下对图片反映的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A.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英国因二战经济凋敝 B.“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取得巨大成就 C.大跃进时期,我国经济建设急于求成 D.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英国经济陷入“滞胀” 16、人名有时会带有时代的烙印。比如:文革时期许多人起名叫“卫 红”、“卫东”,以此类推,与“超英”这个名字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新中国成立 B.抗美援朝 C.“大跃进” D.香港回归 17、下列哪一组事物和现象表明当时中国尚未进入改革开放时期? A.身份证、个体户、移动电话、豪华住宅区 B.银行卡、私人轿车、互联网、出国旅游 C.肉票、粮票、上山下乡、样板戏 D.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装修热、流行服饰 18、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也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据此判断以下农家百姓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②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③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①③ 1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是在 A.沿海 B.内地 C.城市 D.农村 20、传统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初步改变人们这一传统观念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2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①靠近港澳,华侨多 ②靠近沿海,交通便利 ③工业基础雄厚④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下列有关我国对外开放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经济特区的设立使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B.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加快了我国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C.严格限制外资企业对内投资 D.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23、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说:“浦东是我去过的地方中最令人钦佩的地方之一,想象不到的成功。”浦东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A.上海独特的地理优势 B.经济特区的设立 C.浦东的开放开发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渐形成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正确的表述是 A.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