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右图为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周恩来,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中国人来了”这一结论所依据的重大历史事件应该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尼克松访华并签署上海公报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D.中国人可自由出入美国国境 20.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说:我们对你们的了解比对月亮还少。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中美对抗阻碍了正常交流 B.美国对中国实行封锁政策 C.中美是完全不同的国家 D.中国实行封闭政策 21.下列三幅图片体现了新中国外交史发展的历程,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图1毛泽东会见斯大林 图2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图3邓小平会见戈尔巴乔夫 A.中美中苏关系的变化 B.美苏对峙格局的演变 C.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D.中国综合国力的变化 22. 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了“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强调在国际事物中“决不 当头”,“有所作为”。这一战略提出的主要国际背景是 A.苏联已经解体 B.两极格局濒于瓦解 C.中美关系好转 D.世界多极化正在形成 23. 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和200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振兴 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崛起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崛起 24.中秋节的由来说法不一。其中一种说法是源于在八月十五日稻谷成熟时节,各家向月朝拜土地神而形成的习俗。这种起源说法主要说明了 A. 古代农民落后的迷信思想 B. 农民对神仙的崇拜 C. 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占主导地位 D. 农民对月亮的特殊感情 25.祈盼“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6.“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摘自《墨子》)上述材料反映的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 A.春秋 B.秦朝 C.西周 D.西汉 27.《颜氏家训》说中国古代能够“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这主要说明 A.传统农户男耕女织,基本可做到自给自足 B.家庭成员从事各行各业,一切生产生活所需均自己解决 C.农民思想保守,不愿外出 D.农村物质丰富,农民生活富足 28.北魏颁布均田令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 29.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风格虽迥异于中原,但其工艺可媲美于中原青铜器。青铜器最鼎盛时期是在 A.夏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周秦时期 D.秦汉时期 30.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青花瓷。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A.东汉 B.魏晋 C.隋唐 D.元代 31.在古代地区性或全国性市场中,比较常见的商品应生产于 A.家庭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外国商品 32.周杰伦在一首歌中唱道:“素胚的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歌中所涉及的这种瓷器质量最好的应该出自 A.宋代景德镇的官窑 B.宋代景德镇的民窑 C.明代景德镇的民窑 D.明代景德镇的官窑 33.明中叶以后,在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居于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 A.明朝政府鼓励私营手工业发展 B.轻视工商业的意识有所淡化 C.私营手工业更能适用经济发展的潮流 D.国家对手工业人身控制的松弛 34. 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开始形成 ②自耕农经济出现 ③土地所有制变化 ④官府垄断工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5.于昌明正在撰写一部历史小说,背景是明末的江南,故事中的主角正为他的儿子准备上学堂的学费。张三不知道在这种情形下,主角应该使用何种货币。请您根据历史知识为张三判断最有可能的货币是 A.纸钞 B.金币 C.银两 D.布帛 36.1820年,龚自珍在《西域置行省议》中建议:“山西号称海内最富,土著者不愿徙,毋庸议”。 “山西号称海内最富”主要是因为 A.晋商财力雄厚 B.小农经济发达 C.手工业发达 D.自然资源丰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