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汕头金山中学2010-2011学年度期中试题及答案(4)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材料二 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经过春秋战国的演变,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成型。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明走向衰落,到近代出现了工业文明。
    材料三 《天仙配》是我国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此不再受那奴役苦, 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四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材料五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太湖地区农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2分)材料一认为这些措施导致了什么现象的出现?(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经济模式的演进过程。(3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其所反映的生产方式的特点。(3分)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在我国古代长期存在的主要政治制度。(1分)
    (4)据材料四,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的特点。(2分)为什么曲辕犁在江南得到推广?(2分)
    (5)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耕作技术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其原因有哪些?(2分)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农耕技术发展缓慢的根源是什么?(2分)
    汕头金山中学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中考
    汕头金山中学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中考-文科历史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 ×30 = 60分)
    1-5 CADAB 6-10 ACCDD 11-15 CBDCC 16-20 DABCB
    21-25 CBCCA 26-30 BBCBA
    二、非选择题(20+20 =40分)
    31.(1)意图:领导世界,攫取世界霸权。(1分)原因:西欧各国走向衰落;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2分)影响:出现了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两极格局。(1分)
    (2)变化:美国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欧共体和日本所占的比重在不断上升。(2分)影响:欧共体和日本开始崛起,美国实力相对衰落,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加快世界多极化进程。(4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入世贸组织;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支持联合国工作(3分,答中任意3点即可得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但总分不能超出3分)
    (4)新力量:西欧和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的振兴(4分)新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分)因素:大国之间综合国力对比的变化;国家利益的变化(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但总分不能超出2分)
    32.(1)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2分)土地兼并现象(1分)
    (2)过程:由渔猎采集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3分)
    (3)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生产规模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分)
    (4)特点:耕作技术不断革新;由北方逐步向江南推广。(2分)原因:操作较灵活方便,适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使用。(2分)
    (5)变化: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2分)原因: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剩余大量劳动力);养牛成本较高。(2分)根源: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2分,答中任意2点即可得2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