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文化传承不同 B.政治体制不同 C.经济模式不同 D.生活方式不同 16.在近代中国随着汽车、火车、轮船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现象,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认为交通工具急待改进 17.2010年4月30日,上海世博会开幕。世界各地的人们第一时间获知这一盛况的主要途径是 ①电影②电视③广播④互联网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 18.罗斯福新政实施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华尔街移到了华盛顿,其含义是 A.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 B.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 C.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D.私人经济受到限制 19.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20.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经济部门是 A.服务业 B.农业C.工业 D.“新经济” 21.经济体制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曾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后来却严重制约着苏联发展的经济体制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斯大林模式 2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下列哪些国际组织被称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 A.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 B.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 C.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银行 D.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 23.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成员国生产性投资提供长期国际贷款和技术援助的国际组织是 A B C D 24.欧洲联盟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重大成果。欧洲一体化进程首先开始于 A.政治领域 B.经济领域 C.军事领域 D.文化领域 25.2006年冬季奥运会在意大利的都灵召开,根据你的推测,各国观众购买门票时使用最多的货币应该是下图所示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第26题19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6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9分) 材料一 观察下列图片 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计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三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 材料五 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岳麓版必修2》 (1)结合材料一说明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中,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什么?(2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