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 项目1920年产值(亿元)1936年产值(亿元)1920—1936年均增长(%) 官僚资本1.842.221.18 民族资本2.5116.3212.41 合计4.3518.54 上表说明1920—1936年间 A.民族企业发展遇到重大挫折 B.官僚资本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C.外商企业退出中国市场 D.民族企业获得迅速发展 22.观察图5,从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A.民族纺织业的迅速发展 B.轻工业停滞不前 C.重工业有所发展 D.完整的民族工业体系形成 23.右图所示的民族企业创建后,仅用三年时间,代理商即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其迅速发展的背景是 A.地处沿海的天津水陆交通便利 B.辛亥革命为其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D.南京国民政府推出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创建于1932年的天津某企业商标) 24.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其阶段特征。下面是四名同学分别在2、3、5、6处填写的文字说明,正确的一组是 A.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形势逆转、下降 B.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曲折发展、萎缩 C.进一步发展、迅猛发展、再创辉煌、下滑 D.艰难起步、进一步发展、萎缩、陷入绝境 25.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发动了“大跃进”运动 26.某同学利用1950年、1954年中国阶级成分及土地占有一览表开展研究性学习。该同学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1950年1954年 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85.5%45.2%92.1%91.4% 富农、地主14.5%54.8%7.9%8.6% A.土地改革——农民在经济上翻了身 B.合作化运动——消灭了私有制 C.宪法颁布——建立起社会主义 D.人民公社化——逐步走向共产主义 27.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标志这一变革完成的是 A.解放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8.农民诗人王老九受到新中国领导人的接见,回乡后,他走街串巷用自己的诗歌宣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他领导的互助组经过整顿,发展成为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些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A.解放战争时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29.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1915年,历经40多年的风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A.中外合资 B.承包经济(承包责任制) C.私有化 D.公私合营 30.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小孩要把找到的父亲用的包着铁皮的箱子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应该发生在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三大改造运动中 C.“大跃进”运动中 D.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31.读下图,1952年粮食产量上升和1960年粮食产量下降的原因分别是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自然灾害 B.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互助合作运动开展;“八字方针”的提出 D.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人民公社化运动 32.过渡时期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建设两大任务,其关系是 A.主辅关系 B.先工业化后改造 C.同时并举D.先改造后工业化 33.下列事件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是 ①土地改革运动②农业合作化运动 ③没收官僚资本 ④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