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对其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 ) A. 洋务企业的诱导 B.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 辛亥革命的推动 22. 民国后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其原因不包括 ( ) A. 官僚资本的压迫 B. 外国资本的重压 C. 国民政府“经济统制”政策 D. 民族资本经营不善 23. “……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阙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通过这段材料,你认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先需要实现 ( ) A. 民族独立 B. 政治清明 C. 农村繁荣 D. 实业救国 24. “举头铁锁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时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 ) A. 电报通讯 B. 航空 C. 航运 D. 铁路运输 25. 中国近代交通与通讯事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有 ( ) ①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 ②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③促进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 ④增强中国与世界联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二、连线选择题(共16分,8小题,每题2分) 中国古代素以手工业发达著称,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就此请连线 26. 商周 A. 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27. 唐代 B. 青铜铸造技艺相当成熟 28. 北宋 C. 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 29. 明末 D. 普遍使用煤冶铁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中国社会发生变化。就此请连线。 30. 詹天佑 A. 中山装 31. 康有为 B. 轮船招商局 32. 孙中山 C. 京张铁路 33. 李鸿章 D. “不缠足会” Ⅱ非选择题(共34分) 3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8分)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他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以及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各地销售,赚取丰厚的利润。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材料二 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他们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把越来越多的地区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材料三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动,以及武力威逼等方式建立起来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航路开辟的意义。(6分)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以及主要途径。(8分) (3)综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4分) 3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6分) 材料一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状元办厂堪称令人惊异之举,但对张謇而言却决非偶然。……张謇对做官看得愈益轻淡。与此同时,张謇的经世致用与爱国救亡思想日趋强烈。甲午一役中国惨败于岛国日本,深深刺激了张謇的爱国之心,仁人志士纷纷呼吁“设厂自救”,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以抵御西方列强的扩张渗透。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此时也逐渐形成,促使他毅然走上了创办实业的道路。 ——凤凰网《“状元资本家”张謇的商海生涯》 材料二 随着事业的一步步延伸,张謇的经济事业达到了顶峰,1921年大生资本集团在全盛时期资本总额2480余万两白银。但随后情形急转直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特别是日、美、英等国加紧向中国倾销商品和输入资本,再次使民族工商业陷于凋敝;同时由于大生资本集团历年盈余分配过巨,影响了扩大再生产资金的提留,陈旧的机器长期得不到更新;而且大生的投资面过广,一战过后汇率变动,造成大生买入机器的成本大增;加上大股东挪用巨额资金和无度开支,几大因素造成了大生纱厂负债累累,资金枯竭,原料缺乏,生产几陷于停顿。 ——百度百科《大生纱厂》 (1)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张謇兴办实业的因素。(8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大生纱厂衰落的原因。(6分) (3)综合上述材料,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史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2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