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三中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学年第一学段(模块)历史试卷 Ⅰ卷 选择题(共66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25小题,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古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从中可以看出小农经济具 有 ( ) A. 封闭性 B. 保守性 C. 脆弱性 D. 落后性 2. 中国古人以“社稷”代指国家,其中“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对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 A. 重视祭祀 B. 土地是最重要的财富 C. 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D. 粮食构成以谷物为主 3. 春秋战国时期,古代中国的农业耕作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采取了 ( ) A. 刀耕火种 B. 石器锄耕 C. 石器耜耕 D. 铁犁牛耕 4. 某水利工程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并经受汶川地震而基本无恙。据此推断,此项水利 工程是 ( )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芍陂 D. 白渠 5. 《说文解字》对“耕”字的解释是:“耕,犁也。从耒,井声。一曰古者井田,谓从井,会意。” 对“耕”字理解正确的是 ( ) A. 与原始社会有关 B. 与井田制有关 C. 与牛有关 D. 有铁器有关 6. 战国时期,井田制已经崩溃,代之而起的是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战国之后的土地私有制形式有 ( ) ①贵族土地私有制 ②君主土地私有制 ③地主土地所有制 ④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7.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租佃关系发展历程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战国产生 B. 汉代发展 C. 宋代普遍化 D. 明清消失 8. 以本色生丝为经、彩色为纬,以“通经断纬”手法自由变换色彩的缂丝技艺出现在 ( )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代 9. 直到明代前期为止,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技艺最高水平的是 ( ) A. 家庭手工业 B. 官营手工业 C. 私营手工业 D. 工场手工业 10. 商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有“商葩翼翼,四方之极”之称。与这种繁荣景象相关的因 素是 ( ) A.产生职业商人 B. 私商成为商人主体 C. 集镇夜市兴旺 D. 形成大的商帮 11.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 市有严格时间限制 B. 商品经济繁荣 C. 市的经营规模有限定 D. 市的交易品种有限定 12. 据史书记载,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分工极细。明万历年间“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说明 ( ) A. 佣工为地主打工 B. 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 游徒是织工 D. 游徒已经危害社会稳定 13. 与“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思想不同的是 ( ) A. “农事害则饥之本也。女工伤则寒之原也。” B. “以商贾为第一生业” C. “今驱民而归于农,皆著于本” D. “工商杂类不得预与士伍” 14. 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God、Gold、Glory),即上帝、黄金和荣耀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 A. 对黄金的狂热追求 B. 传播基督教 C. 弘扬骑士精神 D. 开发土地 15. 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走在最前面的国家是 ( ) ①葡萄牙 ②西班牙 ③荷兰 ④英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6. 17世纪,凭借强大的商队垄断世界航运业,成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 ( ) A. 葡萄牙 B. 西班牙 C. 荷兰 D. 英国 17. 某作家在其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中期的伦敦,你认为最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 ) A. 汽船在泰晤士河上航行 B. 瓦特给朋友打电话 C. 火车呼啸而过 D. 工厂使用蒸汽动力 18.在工业时代的早期,企业绝大多数属于 ( ) A. 大企业 B. 国际联合企业 C. 跨国公司 D. 中小企业 19. 鸦片战争后时人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 洋布便宜 B. 梭布昂贵 C. 布市萧条 D.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20. 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下列哪一洋务企业符合上述思想 ( ) A. 安庆内军械所 B. 江南制造总局 C. 开平煤矿 D. 上海发昌机器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