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2分)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人汴京(东京),置身 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石渠宝笈三编》 材料二: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孥。——《史记》回答:(1)说明图1所示城市的名称及其所处朝代。(2分) (2)从图2、3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北宋东京与图1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3)材料二表明秦国在当时实行怎样的经济政策?(2分)这一政策在当时社会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对后世商业的发展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22、(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催化了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中,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大洋州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材料三 19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在领土扩张的同时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从经济上加紧掠夺、控制落后国家和地区。列强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了大量的财富。通过掠夺性的国际贸易,殖民地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从人类历史演进过程看,各国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开始于何时何事?(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4分) (3)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何时?(2分)结合材料说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方式有哪些?(4分) 23.(12分)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存在着一个经济重心向东、向南转移的趋势。今天,长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中国最重要、也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 自隋大运河开凿以后,古代扬州几度繁荣,素有“雄富冠天下”之称。 材料一:“天宝十载,广陵郡(今江苏扬州)大风,驾海潮,沦江口大小船只数千艘。” ——《旧唐书》卷三七《五志行》 材料二:唐文宗曾下诏:“南海蕃舶本以慕华而来,固在接以恩仁,使其感悦。……其岭南、福建及扬州蕃客,宜委节度观察使常加存问,除舶脚收市进奉外,任其往来流通,自为贸易,不得重加税率。” ——董浩《全唐文》卷七五《病后德音》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时期扬州经济繁荣的主要表现。(1分) (2)材料二体现了唐政府怎样的经济政策?它对扬州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 民国初年,长三角地区的民族工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材料三:右图为《民国初年沪杭宁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3)依据右图,说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主要集中的行业是什么?(2分)为什么会集中在这些行业?(2分) (4)请说出这一时期该地区著名的实业家。(1分) “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新的里程碑。 材料四 (5)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分析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主要有利因素。(4分) 2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摘自1985年10月《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材料二: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