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君主专制统治,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792年,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804年,拿破仑•波拿巴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1830年,七月王朝恢复君主立宪制。1848年二月革命后,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52年,路易•波拿巴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1875年,法国通过新宪法,共和体制终于初步确立下来。 7.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为联邦制的君主国家。但由于国情和历史状况的不同,英德两国的君主立宪制度不尽相同。请对比英德两国君主立宪制度的不同之处,并简述其原因。 不同之处:①君主的权力截然不同。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而德国君主是实,立宪是虚。德国皇帝是国家的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帅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②在国家政权中占主导地位的阶级不同。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占主导地位,而在德国容克贵族占主导地位,资产阶级则次之。 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①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不同。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扫除了封建势力;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的形式实现统一,从而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封建残余比较浓厚。②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较充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较强大;德国长期的分裂状态,导致其经济发展落后于其他西欧国家,由此造成政治上的落后。 8.19世纪70年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在欧美主要大国得以确立,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差异,各国又呈现出复杂的政体局面。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有哪些基本特点? (2)当时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在英、法、美、德等欧美主要大国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什么? (3)导致上述复杂政体局面的因素有哪些? (1)①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由议员组成,议员由普选产生。国家的重大立法和重大决策都必须经议会讨论并经多数通过,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②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③都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也就是都必须由在议会选举或大选中获胜的政党领袖来出任总统或总理(首相),并以本党人员为主组成内阁。④政府在执政期间都坚决推行本党的意志和政策。总统和总理都拥有相当大的权力,不但领导内阁,而且可以控制议会或干预立法。 (2)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法国议会制共和制,美国总统制共和制,德意志帝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3)资本主义政体复杂多样,影响政体的因素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资产阶级成熟的程度、该国阶级力量的对比、地理条件、历史传统、民族特点和国际环境等。 9.结合史实分析德意志统一的历史条件。 (1)统一的客观条件:A、经济的发展要求国家统一,也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国内市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的阻碍,资产阶级越来越感到,要加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必须有强大的国家为后盾。B、民族主义情绪的勃发。拿破仑战争使欧洲人民觉醒,萌发了民族主义,工业革命的进行,使其更加强烈。完成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凝聚力,实行民族振兴,成为德意志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2)统一的主观条件:A、有意于统一德意志的普鲁士的强大: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经济发达,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民族成分单一,统一决心坚定,统治阶级实力雄厚,野心勃勃等。B、统一的领导人俾斯麦采取了正确的政策策略,指挥得当,如推行铁血政策、开展灵活的外交等。 10.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国家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请回答: (1)依据英国史实从原因和作用的角度对这一制度作一评价。 ⑵依据英国、德国两国史实概括其特点。并指出英德两国本质上的不同点。 (1)原因:君主立宪制是由当时英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发展处于手工工场阶段,资产阶级物质与政治力量还不够强大,还没有达到足以改造整个世界的程度;另一方面,英国的封建势力在当时还比较强大,它们不甘心自动或轻易地退出历史的政治舞台,所以最终形成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相妥协的政治格局。 作用:但是毕竟这一制度推翻了英国封建专制的君主制,是对上层建筑的巨大变革,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的限制与约束,议会的权力受到法律的保障,资产阶级专政在英国终于确立起来。 (2)君主立宪制的特点:①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王必须根据议会意愿行使行政权力。君主是名义上的世袭国家元首,其存在主要是作为国家的象征。②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表面上,议会通过的法案要经过国王批准,实际上只是一种形式。③国王必须信奉英国国教(即是新教徒),天主教徒相互结婚者不得继承王位。 本质不同:英国议会权力超过国王,国王“统而不治”;德国议会从属于皇帝,君主立宪制并不完整。 11.简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历史作用。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历史作用:①共和派掌握实权;②共和体制的最终确立;③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帝制独裁对比,共和体制的确立是历史的进步;④随着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势力的上升,对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历史作用:①德国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②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③有利于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使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④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军事性色彩。 12.1789年以来,法国人民为争取共和制反复斗争,但由于特殊的国情,法国的共和制直到1875年才初步确立下来。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789-1875年法国政治体制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8.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君主专制统治,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792年,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804年,拿破仑•波拿巴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1830年,七月王朝恢复君主立宪制。1848年二月革命后,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52年,路易•波拿巴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1875年,法国通过新宪法,共和体制终于初步确立下来。 13.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为联邦制的君主国家。但由于国情和历史状况的不同,英德两国的君主立宪制度不尽相同。请对比英德两国君主立宪制度的不同之处,并简述其原因。 不同之处:①君主的权力截然不同。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而德国君主是实,立宪是虚。德国皇帝是国家的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帅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②在国家政权中占主导地位的阶级不同。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占主导地位,而在德国容克贵族占主导地位,资产阶级则次之。 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①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不同。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扫除了封建势力;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的形式实现统一,从而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封建残余比较浓厚。②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较充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较强大;德国长期的分裂状态,导致其经济发展落后于其他西欧国家,由此造成政治上的落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