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D 5.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局势转变的关键是( ) A.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B.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 C.中日邦交渐趋正常化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思路解析: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对中国外交局势的转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正是由于中美关系的转变,带动了中国外交新局面的产生。 答案:B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有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材料二: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 ——1979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材料三:(中美)两国政府重申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 ——1982年《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四: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基于台湾的前途将通过和平方式决定这样的期望——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总统或美国政府的任何机构同台湾进行的计划、交易或其他往来——通过美国在台湾协会——去办理和进行。 ——1979年《与台湾关系法》 请完成: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什么重大发展? (2)材料四中的《与台湾关系法》的签订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3)根据材料一、二、三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反对材料四中的《与台湾关系法》? 思路解析:第(1)问可通过直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对比;第(2)问应从外交关系的角度分析《与台湾关系法》对中美关系的影响;第(3)问应严格结合材料进行回答,切忌依据教材中的内容而脱离材料进行回答,并注意紧紧围绕《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和《中美建交公报》的精神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1)美国从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含糊态度到“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的明确立场,是一个进步。 (2)意味着美国政府还没有完全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和其他一切联系。 (3)美国仍然继续向台湾提供所谓的“防御性武器”,保持与台湾的各种往来,严重违背了中美建交公报等文件的精神,性质上属于干涉中国内政。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尼克松在其对外政策报告中说:“中国是一个博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他讲这番话的主要目的是( ) A.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 B.说明发展中美关系的必要性 C.主张建立和平相处的国际关系 D.阐明中国对稳定国际秩序的重要性 思路解析: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是表面现象,主张建立和平相处的国际关系、阐明中国对稳定国际秩序的重要性表述的侧重点都不是中美双方的关系,故选B项。 答案:B 2.1972年,中日建交的直接促进因素是(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C.中美外交关系的改善 D.经济贸易发展的推动 思路解析:首先,明确“直接促进因素”与“根本因素”的区别;其次,联系二战后日本追随美国却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抛弃日本的现状,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答案:C 3.下列有关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 B.与美苏争霸的发展态势有关 C.消除了两国关系发展的障碍 D.是中美两国共同努力的结果 思路解析:中美关系的主要障碍是台湾问题,美国虽然在中美建交时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但是仍然背后支持台湾,所以中美之间关系的障碍至今没有消除,故选C项。 答案:C 4.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的最主要标志是(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以世界大国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 D.中日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思路解析:C项发生在1954年,B、D两项涉及的双边关系,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涉及的是多边关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