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佛山期末调研考试试卷(含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21.“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家开放贸易保护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占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也不及我们那人口稀少的北美或澳大利亚殖民地的一半,赶不上法国或巴西,赶不上我们自己,不在印度之上,只及欧洲大陆上的一些小国如比利时,葡萄牙或-----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鸦片战争后造成这种“奇怪结局”的根本原因是
    A.英国商品价格昂贵 B.中外消费观念不同
    C.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抵御 D.中国市场没有开放
    22. 中国近代工业起步的标志是洋务运动。关于“中国近代工业”的概念,其“近代”的实质含义是
    A.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 B.不是手工劳动而是机器生产
    C.受外商企业刺激和洋务企业诱导而兴起 D.完全由民间私人投资兴办
    23.24集电视连续剧《大染坊》叙述了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写道:“总以为彩虹就在跟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A.个人感情历经曲折和磨难 B.国内商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影响
    C.主人公出身低微 D.他从一创业起就处于中外反动势力的夹缝中生存
    24.对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受外商企业的刺激 B.由部分官僚、地主、商人投资
    C.都由政府企业分化出来 D.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25. 下表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造成这种猛烈的赢利势头的最主要外部条
    件是
    年份19151916191719181919
    盈利指数-4.387.6136.9321.4370.56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的推动
    C.“实业救国”新思想的推动 D.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26.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云:“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该诗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易服、废止缠足 B.盲目媚外 C.倡导婚姻自由 D.号召人们进行反清革命
    27.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
    A.《中外纪闻》 B.《民报》 C.《申报》 D.《时务报》
    28.图中所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始于清末和1949年的两次大发展均得益于
    A.政府的支持      B.有利的国际环境
    C.科技的进步   D.“实业救国”的思潮
    29.甲午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的但却是逐渐的革命化,意味着大工业和铁路等等的发展使农业和农村工业之间的旧有联系瓦解……甲午战争后,一外商说: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压的孟买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下列哪项符合题意?
    A.甲午战争后,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农业文明的冲击更为强烈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受到外国商品的强烈冲击
    C.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在抗击外国商品的冲击中不断发展
    D.向外国学习器物制造,使中国人完全归附于外国
    30.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春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主要依据是
    A.1922年苏俄农民无偿获得了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农民能够自由支配缴纳国民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
    C.苏维埃政权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D.农民享有优先支配农产品的权利
    31.“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材料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
    A.废除农奴制度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推行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32.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 “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
    A.贩卖黑奴 B.拓展殖民地市场 C.传播基督教思想 D.输出机器
    33.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仍然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的主要含义是
    A.未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C.一味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D.未改变苏联原来的社会制度
    34.前苏联流传的一个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苏联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 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飞机赶去排队啊。”这段笑话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