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一中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级历史科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60题,60分) 1. 下列图中,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是 2.白居易的诗篇《朱陈村》:“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扎,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 诗中体现的历史信息包括:①男女平等 ②男耕女织 ③自给自足 ④民风淳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3.“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则材料是对哪一水利工程的评价? A.都江堰 B.郑国渠 C.漕渠 D、白渠 4.“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对我国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 A.火耕 B.刀耕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 5.下列引文反映井田制的实质的是 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 6.春秋时期,直接促进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向私有转变的因素是 A.铁器的使用 B.牛耕的出现 C.各国税制改革 D.战争的影响 7.土地兼并与集中,是我国土地私有制的突出特征。宋代的土地兼并尤为突出,主要原因是 A.宋代实行“以军功行田宅”的制度 B.采取田庄式生产经营模式 C.宋代采取均田与限田的措施 D.宋代“田制不立”和“不抑兼并”的政策 8.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 A.小农经济 B.佃农经济 C.庄园经济 D.商品经济 9.右图所示之剑出土与甘肃灵台,剑柄用青铜铸成,剑身铁质,是我国现今出土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之一。该剑最早可能铸造于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10.“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这段话所描述的景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商朝 B.西周 C.唐朝 D.明朝 11.“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处也”。一位中国古代的妇女,她已经能够在分散于宅屋之间和城郊乡村等地的“市”里购物,还能在大街小巷看到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上述记载,最早发生在 A.唐都长安 B.宋朝东京 C.元朝大都 D.明朝北京 12.于昌明正在撰写一部历史小说,背景是明末的江南,故事中的主角张三正为他儿子准备上学堂的学费。张三不知道在这种情形下,主角应该使用何种货币。请根据历史知识,为张三判断最有可能的货币是 A.纸钞 B.金币 C.银两 D.布帛 13.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中国古代某地居民一份职业结构,据此判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自耕农、地主佃农工场主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24%36%30%10% A.汉代江南地区 B. 唐代关中地区 C. 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14.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只允许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这实质上 A.使对外贸易成为一种特权 B.严格控制对外贸易 C.放弃了对外贸易管理 D.允许民间与外国贸易进行交往 15.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16世纪欧洲的市民 ①你会发现市场上出现了玉米、甘薯等农产品 ②如果你有机会去做生意,一般会获得较好的利润 ③如果你去美洲,可能会遇到一些装满了黑奴的船只 ④在陆地上,你可以坐火车;在海洋上,你可以乘汽船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16.新航路开辟之所以被认为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最主要是由于 A.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B.人类开始由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走向整体世界 C.证明了地圆学说 D.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开始出现 17.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机械特色不同 B.通讯工具不同 C.主要动力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 18.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840 1870 1900 1920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2 14.8 8.4 7.1 A.工业化 B.殖民战争 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19.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展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图所示上述两类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①蒸汽汽船 ②汽车 ③骡机 ④电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00多年来中国崛起的三次尝试:①19世纪中后期的同光中兴(同光指同治光绪年间);②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改订新约运动;③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传统工业化建设。同光中兴时期中国崛起的“尝试”主要是指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