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机器制造业 B.造纸业 C.棉纺织业 D.交通业 17.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的出现实质上是:( ) A.经济走向全球化 B.经济区域的一体化 C.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的变革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18.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股票投机活动异常活跃 B.商品市场的萎缩 C.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D.分期付款的消费方式 19.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正确的是 ( ) A.罗斯福实行的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政策实质上是社会主义 B.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矛盾 C.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就不可能减轻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 D.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20.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改变不了苏俄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 A.农民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在流通领域实行自由贸易 C.部分国有企业采用租让制和租借制 D.国家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 21.有学者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这是指赫鲁晓夫( ) A.打破了对斯大林的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C.改革冲击但最终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22.苏联完全解体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B.宣布实行多党制 C.《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 D.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 2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特征是( ) A.美国拥有二战后最丰富的黄金储备 B.美元取得高于其他国家货币的地位 C.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D.由包括中国在内的44个国家共同签订 24.当今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经济集团是 ( ) ①欧洲联盟 ②北美自由贸易区 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④世界贸易组织 ⑤欧共体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⑤ 25.以下标志不属于全球性经济组织的是 ( ) A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观察下列图片,阅读材料:(20分) 材料一:读下列图片信息 图1: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家庭纺织业 图2: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 (1)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2分)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4分) 材料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平均每年设厂数 /家平均每年新增资本 /万元 1869—189450多500多1.421.41 1895—1900100450016.7750 190l—1911300560031510 1911—191960013000751625 (2)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5——1900年和1912年——1919年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内部原因。(8分) 材料三: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 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19.1%32.2% 合作社经济1.5%53.4% 公私合营经济0.7%7.3% 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 个体经济71.8%7.1% (3)读材料三,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2分)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标志意义。(4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