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3、2008年1月31日 南方报业网—南方周末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民主党总统罗斯福大加干预搞“新政”,把美国从萧条中拖回。但是至今不领情,反而抨击他毁坏自由经济根基的,也大有人在。“抨击他毁坏自由经济根基的”理由可能是( ) A.加强了政府对经济干预B.规定了最高工作时数和最低工资标准,资本家的利益受到损害 C.颁布《工业复兴法》,制定经济计划 D.社会救济,以工代赈 14、 “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 A.奖励农民,压缩农业产量 B.政府对银行存款进行担保 C.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15、.阅读下面依据相关数据编制的《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情况表》。 GNP年增长失业率物价指数年增长率 1968—1972年4.3%3.2%4.8% 1973—1975年2.4%5.3%9.4% 针对表中所反映的经济发展问题,西方国家采取了 ①大力发展“混合经济” ②增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③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 ④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A.①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16、“福利国家”的概念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现代福利国家则是20世纪的产物,它是指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所能享有的最低收入、经济安全以及公认的高标准的社会服务。下列关于福利国家的表述,正确的有①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是财富分配不均②罗斯福新政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成功实践③二战后,世界上所有国家普遍推行社会福利保障制度④20世纪末,美英法等国开始减少政府的公共福利开支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一整套自我调节的机制,主要表现在:①推行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②改革社会制度③实行计划经济④政府对经济加强宏观管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④ 18、1918年苏维埃俄国的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100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 ) 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来源:学科网ZXXK] B.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C.真的。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人们只能去买 D.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19、.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20、1958年,如果中国的官员去苏联参观访问,双方就当年的农业建设交流经验教训,中苏双方谈论的主要话题,可能是( ) ①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②苏联的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③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在中国历史上,曾推动秦国走向强盛的重农抑商政策,到了清末却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中外历史上与此类似的经济政策还包括( ) ① 美国实行的自由放任政策 ② 列宁提出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③ 斯大林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④ 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2、.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 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②没有看到政策仅在一定限度内调整③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