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栟中高一学情调研二 历史 2011、6、15 一、单项选择题(30×2﹦60分) 1、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新的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以下具有代表性的是 ( ) ①旗袍 ②中山装 ③京剧 ④里弄住宅 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 ( ) A.服饰的西化B.洋货倾销中国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3、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这些称谓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 ) A.西方观念的影响B.政治制度的变革 C.领袖的个人决策D.底层民众的呼声 4、报刊的出现是近代中国杜会进步的体现。有关下列报纸说法正确的是 ( ) A.都创办于19世纪末 B.都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C.都促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D.都彻底批判封建思想观念 5、歌手周杰伦在《上海1943》中唱道“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下列情况与歌词中的描述不可能同时出现的是 ( ) A.青年男女着西服婚纱在教堂中举行婚礼 B.《申报》刊登上演国产电影的广告 C.公司职员坐电车或骑自行车上班 D.林小姐边喝咖啡边欣赏当地电视节目 6、1881年12月的《花图新报》载:“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达吴淞,长三十余里,接连海底电线。……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同治十三年,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长三十六里。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从此段史料中不可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近代中国最早在上海出现了有线电报 B.近代中国最早的有线电报是由外国人创办的 C.中国最初自己架设电线时需要外国人资金上的帮助 D.中国最初自己架设电线时需要外国人技术上的支持 7、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看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 ) A.电视B.电影C.报纸D.广播 8、“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 ) A.铁路运输B.航运C.航空D.电报通讯 9、美国前总统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09年会时表示,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10、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一个机遇。其含义是 A.法西斯势力上台,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B.各国乘机加强中央集权,稳定资本主义 C.迫使政府内部调整,形成新的运行机制D.运用更多的科技成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11、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下面一则当时美国一对母子的对话反映了哪方面的原因?( ) “妈妈,为什么不生火?”“因为我们家没有煤了。”“为什么没有煤了呢?”“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钱买。”“爸爸为什么失业了呢?”“因为矿上出产的煤太多了。” A.财富集中在少数人身上 B.许多部门的生产严重过剩 C.证券市场的资金并没有投入生产领域 D.美国盛行分期付款的购买方式 12、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我看到这个国家二分之一的人们住无定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什么是衡量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能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按照他的这一理念,美国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有①推行以工代赈,扩大就业②鼓励削减农业,政府补贴③保障存款,恢复银行信用④要求企业制定经营章程,规定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