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4)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15.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最快活?”有的说:“金榜题名”。有的答:“功成名就。”朱元璋不以为然,当大臣万钢回答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
    A.其它大臣的回答不科学
    B.朱元璋用人标准混乱
    C.万钢强调对专制君权的服从
    D.其它大臣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
    答案 C
    解析 要结合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及其表现这一阶段特征思考,万钢“畏法度”即服从君主意志,服从专制统治的立场让朱元璋欣赏。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元史》
    材料三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在朝议如何管辖地方这一问题上存在着哪两种意见,这两种意见的最主要分歧是什么?(8分)
    (2)材料二表明,元初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存在着怎样的争执?其实质是什么?(5分)
    (3)材料三表明,元初地方行政设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意义?(5分)
    (4)以上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2分)
    答案 (1)前者主张实行分封制,后者主张实行郡县制。哪一个更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或哪一个更有利于实现国家的长久稳定)。
    (2)旧俗与汉法之争。不同文明(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之间的冲突与交融。
    (3)实行行省制度。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定,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4)中央集权逐步加强。
    17.山东省又称“齐鲁大地”,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我国古代各王朝都利用各种方式对其进行了管辖。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山东省为什么又称“齐鲁大地”?(4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哪一朝代对山东省的管辖?从中看出它们各采取了什么样的行政管理制度?(6分)
    (3)元朝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在这种制度下,是如何加强对山东管辖的?(4分)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逐步完善有何积极作用?(6分)
    答案 (1)在古代,山东省曾分封过齐、鲁两个诸侯国。
    (2)西周和西汉前期。分封制和郡国并行制。
    (3)行省制度。山东归中书省直接管辖。
    (4)有利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