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在1933年底,经济形势刚有好转的时期,就已有人怀念自由市场经济,一位国会议员甚至在纪念林肯诞辰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他已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妒忌,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大国崛起•美国》)这位国会议员的主旨是 A.讽刺希特勒、墨索里尼独裁B.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 C.借纪念林肯诞辰之机讽刺挖苦D.批评罗斯福扩大了联邦政府权力 28、罗斯福实施新政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华尔街转移到了华盛顿。其含义是 A.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B.计划经济取代了市场经济 C.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D.私人资本主义受到限制 29、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奖励农民压缩农业产品B.整顿银行,成立联邦储备保证公司 C.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30、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新政”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B.恢复工业生产C.调整农业政策D.实行以工代赈 31、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国家控制一切经济命脉B.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D.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2、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二战”后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三者一致的表现在于 A.采取多种形式的国有化政策 B.尽量避免国有化的形式而力图保持“自由企业制度” C.集中全国财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 D.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对经济进行直接干预 33、苏联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这样一个情景:冬妮亚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的义务劳动,这种情景符合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D.市场经济体制 34、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标志着 A.提前完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B.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 C.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取得显著成效 35、新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的政策是 A.无偿收归国有B.成立生产合作社C.公私合营D.利用、限制 36、河南人民出版社曾出版了《西平和平社大卫星飞上天,丰产亩小麦亩产七千三》一书,下面对该书中的农业生产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A.完成了土地改革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由于东方红一号上天,带回空间优质粮种 C.杂交水稻“南优二号”大面积推广的结果 D.材料提供的信息不准确,当时浮夸风盛行 37、人民公社化中“一大二公”的错误在于 A.偏离了工作重心B.错误估计了阶级斗争的形势 C.超越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8、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社会发展遭遇了重大挫折或损失,主要表现是 ①大跃进②“百家争鸣”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①②③ 39、从图中信息看,新中国成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的措施是 A.人民公社好B.大跃进战鼓C.农民加入合作社D.领取承包合同 40、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①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②都明确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③都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④这两个会议有一定的继承性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41、“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停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