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新中国已经建成工业化国家 B.工业化建设严重受阻 C.农业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调整后国民经济比例关系趋于合理 14. 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从“干部敲破钟,社员不出工”到“不用敲钟,不用派工,农民赛着往前冲”的巨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来源于 A.兴办农业合作社有利于农民发家致富 B.人民公社体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 C.“大跃进”激发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5. “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表明新航路开辟中 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 D.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 16. 某学者说,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着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是 A.西班牙葡萄牙在全球争夺殖民霸权 B.欧洲形成了两个政治军事集团 C.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格局形成D.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鸿沟扩大 17. 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后,在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相对集中的工业城市。所以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这主要是因为蒸汽机 A. 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 B. 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C. 促进了相关行业机器的发明和改进 D. 推动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 18. 某历史探究小组的同学收集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殖民扩张与掠夺”、“两次工业革命”、“交通与通讯技术的发展”等相关资料,你认为他们要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的是 A.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由分散到整体 C.城市化的进程 D.社会生活的变迁 19. 20世纪20年代,有作家说:“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着支离破碎的工业网,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这主要体现了 A.十月革命胜利的作用B.战时共产主义的作用 C.新经济政策的作用D.斯大林体制的作用 20. 20世纪30年代,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的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巍的售价仍然是1卢布。这种现象体现的经济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新经济体制 21. 罗斯福新政体现的经济思想是 A.“发展经济的最佳方法就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 B.“政府颁布济贫法只会使穷人的境况更趋恶化。” C.“要使消费倾向与投资引诱二者互相适应,故政府机能不能不扩大。” D.“为了经济稳定和增长,我们迫切需要的是减少而不是增加政府的干预。” 22. 下图是美国在20世纪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其中标号③阶段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B.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 C.世界经济第一确立 D.战后经济体系的建立 23.上个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我们的)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是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可见西方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通过实行民主社会主义,暂缓阶级矛盾 B.提高生产部门的劳动积极性,刺激经济和生产的持续发展 C.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显示资本主义社会的优越性 D.防止由于人民极端贫困、社会两极分化过于明显而造成社会动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