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金(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鉏、夷、斤、斸,试诸壤土。 ——《国语•齐语》 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 材料二:农夫蚤(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紝。多治麻丝葛绪,绸布掺,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三: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论贵粟疏》 材料四: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兵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 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与小农经济的形成有什么关系?根据材料二,概括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封建社会农民的实际生活状况。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实行扶植小农经济政策的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农经济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的原因。(6分) 28.经济全球化指世界各国、各地区通过密切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在经济上相互联系、相互竞争和制约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全球经济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经济战略学会会长、亚洲问题和全球化问题专家克莱德•帕雷斯托维兹曾写道:“1497年葡萄牙的达•伽马率领船队远航,到达印度的卡里库特,从此开始了第一次全球化过程,欧洲国家竞相运用他们优越的技术手段创造了遍及金世界的帝国。随着重建欧洲和日本的马歇尔计划和道奇计划的实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的建立,由美国主导的第二次全球化开始了。” ——孙培钧《中印合作共创亚洲新世纪》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的开端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建立……成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始推动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和高增长率。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三:国际分工是物质前提,国际贸易是先导,资本国际化是重要的推动力,跨国公司是主导力量……这些均属于技术层面的因素,是经济全球化的必要条件;而计划经济国家市场化的体制转型,显然归属于制度的层面,是经济全球化真正得 以实现的基础性因素,是经济全球化的必要充分条件。 ——吴树青《重新审视经济全球化》 (1)指出“欧洲国家竞相运用他们优越的技术手段创造了遍及全世界的帝国”的主要过程。概括“优越的技术手段”的主要内容。(7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如何“开始推动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和高增长率”的?(5分) (3)以中国为例,结合史实概要说明计划经济国家是如何完成市场化的体制转型的?(5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A3、A4、D5、A6、B7、A8、D9、D10、B11、D 12、A13、C14、C15、C16、D17、D18、C19、B20、B21、B22、A 23、C24、A25、A 二、非选择题 26.(1)汉唐:认为丞相可以帮皇帝巩固统治、减少决策失误。(1分) 明:认为丞相专权会危及君主统治,应废丞相。(1分) (2)措施: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2分) 唐太宗:规定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和监督;(2分) 宋太祖:设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使分割相权。(3分) 理由:三省分权和制约,实际上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3分) (3)新变化:材料二:废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1分)。材料三:雍正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1分) 趋势:相权不断被削弱直到丞相被废除,君主专制不断加强。(1分) 27.(1)铁制农具和牛耕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形成。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6分) (2)赋税沉重,徭役频繁,水旱灾害、疾病严重,人情往来,高利贷盘剥。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赋税的主要来源,农民是封建国家的主要兵源.小农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安危。(6分) (3)农民具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封建统治者采取重农政策,重视小农经济发展;中国古代不断地改朝换代使得小农经济出现“生死轮回”。(6分) 28.(1)主要过程: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掠夺使其初具雏形,第一次工业革命和殖民体系的建立使其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瓜分世界的狂潮使其最终形成。(3分) 主要内容:机器大生产;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通讯工具的创新;石化工业的发展等。(4分)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取措施稳定国际汇兑,协助建立多边支付制度;通过提供短期贷款实现成员国国际收支平衡来稳定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世界贸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构成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它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5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从农村到城市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了经济活力,基本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到21世纪初,我国90%以上的商品资源通过市场配置,这标志着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