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问答题: (一)总结苏联东欧剧变的经验教训有哪些?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同时,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4.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5.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 6.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保障经济建设;要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7.必须不断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以适应国际竞争的形势。 (二)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认为:在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新形势下,国际冲突的根本原因将不再是经济因素和国家的利益。人类的最大分歧和冲突的主导因素将是文化方面的差异。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也有人认为关于“文明冲突”的观点是经不起检验的。 你同意缪尔•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观点吗?说说你同意的理由。如果你不同意,同别人交流一下你的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答:1.文明的冲突是各种冲突的背景而不是各种暴力冲突的根本和直接的原因。造成各种国际冲突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因素和国家利益的冲突。冷战以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文化因素对国际政治局势影响有所增加,但是,经济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冲突仍然是国际冲突的根源。在冷战后,同一文明内部爆发的冲突事例比比皆是,爱尔兰问题,中国与台湾之间的紧张关系、阿尔及利亚与摩洛哥在西撒哈拉问题上的争端,与文明冲突都毫不相干。而在"9•1l"事件后,又出现了在反恐怖问题上跨文明的合作。因此,把人类的最大分歧和冲突的主导因素用“文明的冲突”来概括是不全面的。 (三)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国际关系的总体格局演变的总趋势是什么?变化过程?导致这种演变的因素有哪些?结合史实加以简要说明。 答:1. 总趋势:由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演变。 2.过程:(1)战后初期到50年代中期,雅尔塔体系确立,两极格局形成,冷战开始;(2).从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3)到了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终结了。 3.因素;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取决于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4.史实: (1)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直接导致两极格局的解体。 (2)欧共体和欧盟成立和发展壮大,日本的崛起,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资本主义世界呈现出三足鼎立的局面。。 (3)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壮大,不结盟运动兴起 (4)中国的振兴,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5)美国以外其它国家的推动。 (四)你认为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有哪些变化? 答:世界格局出现了“一超多强” 的局面(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都将起到时十分重要的作用);世界总的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但是这些动荡和冲突尚属局部性质,不会导致国际局势的全面紧张; 对于以中国为首的第三世界国家而言,这种不断变化中的国际局势是机遇也是挑战。 (责任编辑:admin) |